精實新聞 2013-08-07 18:47:53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財政部7日公佈,因亞洲區域內需求減緩,7月出口僅較上年同月成長1.6%,低於市場預期,財政部也表示,第三季出口金額想要達到主計總處原先預估的799億美元、年增率4.1%的目標,「必須要再努力一點」;經濟學家分析,第三季為傳統旺季,但7月出口卻低於6月,顯示在中國經濟的放緩與轉型、手持裝置成長趨緩等負面因素影響下,廠商備貨力道不足,對於第三季的看法仍偏保守,今年第三季出口很可能會旺季不旺。
財政部今日公佈,7月出口為253.0億美元,因亞洲區域內需求減緩,較上月減少4.4%,較上年同月則僅增加1.6%,年成長幅度較上月的8.6%明顯縮小。而以出口地區來看,中國大陸與香港佔了台灣出口約四成,但7月對中國大陸及香港的出口年增率由正轉負,較去年同期減少0.9%,顯出了中國大陸經濟放緩對台灣出口的衝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時序已進入第三季電子傳統旺季,然而,7月出口不只是年增率不如預期,與上月相比亦呈現下滑,顯示廠商的備貨力道可能不足,為今年第三季旺季的出口表現投下陰影。
財政部統計處長葉滿足也指出,由於7月出口總額僅253億美元,第三季出口要達到主計總處先前預估的799億美元、年增率4.1%,「必須要再努力一點」;她預期今年下半年出口一定會正成長,但力道可能受到影響,尤其中國大陸經濟成長放緩的因素最令人擔心,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佔了台灣整體出口約四成,若中國大陸經濟動能滑落,對於台灣出口表現自然會造成衝擊。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指出,7月出口表現低於市場預期,這顯示出三大趨勢,一是中國經濟的趨緩,以及中國經濟由過去的投資、出口驅動,調整為內需驅動的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台灣廠商所受到的衝擊;二是智慧型手機、平板等手持裝置的滲透率已高,現在市場成長率已經不如以往,且台灣廠商又面臨一線品牌和中國等新興國家自有品牌的雙重夾擊;三是日圓貶值對台灣廠商與日本廠商競爭的負面影響;這些負面因素和結構性問題,導致7月出口表現不如預期。
顏承暉也指出,7月出口較6月下滑,顯示在原本應是廠商開始進入備貨高峰的7月,廠商對於未來景氣看法保守,而導致備貨力道不足,而目前國內各家研究機構對台灣今年出口年增率的預估也都偏低,因此,今年第三季出口蠻有可能出現「旺季不旺」的情況,他認為發生此情況的機率超過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