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4-11-28 10:14:27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不侷限於零組件廠,信邦(3023)在多年累積的技術底與各領域的大咖客戶基礎上,逐漸轉型為系統整合的供應商。今年陸續接獲美國大廠自動倉儲機器人線束與中國大陸物流大廠的平板掃描器訂單,另有工業用控制箱客戶,自明年起交貨產品也延伸至控制箱模組,法人估計,該公司未來幾年營收都可望維持15%的年複合成長,最快2018年營收力拼200億元大關。
信邦最早以日本連接器大廠Hirose的代理商聞名,但在代理累積的現金流與業務、技術基礎上,開始發展高端線材的利基領域。歷經多年的轉型,信邦的代理比重已降至近三成左右,取而代之的M(醫療)、A(車用電子)、G(潔淨能源)、I(工業控制)及C(通訊)五大領域,客戶群囊括GE、金風、施耐德、艾司摩爾、Garmin、HoneyWell、DENSO、喬山(1736)等美中日台知名客戶。
而在金融海嘯後信邦能維持營收獲利年年成長,並自去年起攀上年年創高、躲過景氣循環的衝擊,關鍵一在景氣波動大的3C占比有限,關鍵二則為客戶群的分散,前十大客戶營收占比僅三成,最大客戶GE比重不過5%。
在營收連二年站上百億元大關後,信邦已開始思索第二個百億元何在?且第二個百億元的營收貢獻,還得是「含金量」(利潤率)維持一定水準的訂單。從營運面的策略來看,可望有幾個正向發展。
一、 在代理業務方面,信邦不再只是Hirose的代理商,雙方共同合作的「Ready To Go」專案,定位在連接器與連接線材客戶相互引薦的夥伴,有些程度上,客戶資源得以透過該層關係互享,穩固結盟關係。
二、 M、A、G、I、C的五大布局,信邦高層今年略為優化修正為「I-MAGIC」,I代表的是智慧化、整合化、國際化。其中智慧化的趨勢,代表作的物聯網(ITO)與機器人,信邦都有涉獵,如搭上號稱將打造十萬機器人大軍的美商供應鏈,提供倉儲機器人內部線束;海關自動通關辨識系統,信邦線束供貨也橫跨全球兩大供應商;另物聯網重要載具的汽車,信邦產品範圍也從倒車雷達擴及胎壓偵測;穿戴裝置則提供偵測心跳的模組,提供客戶關鍵零件。
三、 至於整合化,有可能是信邦下一個百億元的重要來源。過去信邦提供客戶的是連接器、連接線或PCB,但在系統整合的技術能力提升與客戶一站購足的需求下,不少東西都逐漸延伸至模組、乃至成品,如替中國物流大廠設計開發的平板掃描器;霧化氣體可小於5um的醫用霧化器還獲得IF設計金獎;某半導體設備客戶今年底前信邦出貨還僅有控制盒,2015-2017年延伸至控制箱模組,2018年後則以整個控制機櫃出貨。
四、 除五大領域外,信邦也預計明年中取得航太AS9100認證,據了解,該公司已有與歐洲廠商的合作計畫,近年內可望上路。
法人估計,在從零件廠至系統整合商的策略奏效下,信邦將步向另一個營運年年創高的正向常軌,今年營收獲利將連續第二年創下新高,每股稅後盈餘上看3元,未來三至五年內也將維持年年營收15%的複合成長,明年每股稅後盈餘即有登上掛牌來新高可能。
(照片為信邦董事長王紹新展示公司設計充電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