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4-05-15 12:30:31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羊膜穿刺風險意識增加,非侵入式產前檢測逐步受到重視,訊聯(1784)自2012年引進「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PT)」服務,今年首季收件量年增1.36倍,商機漸受關注。
非侵入式檢測的發展,導因於科技進步與成本下滑。根據生物技術開發中心ITIS計畫預估,台灣生技業產值超過850億元,成長速度最快來自體外診斷,成長率達8.2%,成長關鍵技術來自於「次世代高通量定序儀(NGS)」。而對該技術發展最有利之處,當屬超越電子業摩爾定律的發展,如貝瑞和康副總裁高揚就指出,NGS設備不斷進化下,估計每六個月效能就增加一倍,當11年內掉到十萬分之一的成本時,它將成為每個孕婦都可以使用的新商業技術工具。
而目前「次世代高通量定序儀(NGS)」全球市場規模逾1200億元,2019年全球將上看2610億元,而NGS應用範圍相當廣泛,遍及基因體學、生物醫學、環境科學等,因分析效益與價格親民,有機會讓次世代高通量定序儀的發展加速,帶動如「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PT)」等關鍵產品的商機。
今年5月初美國與中國學者聯合在美國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最新非侵入性產前檢測方式,多家台灣醫療團隊也宣布用「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透過抽母血的方式檢驗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顯示在「次世代高通量定序儀」(NGS)的成熟化推波助瀾下,奠定「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PT)」逐漸成為產前檢測的新趨勢,市場預估,目前全球NIPT市場規模約為66億元, 2019年將逼近1100億元,且在歐洲、亞太與中東國家更會出現爆炸性的成長。
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大廠「西格諾(Sequenom)」,2011年跨足檢測市場,短短2年營收暴增2倍達1.62億美元;中國貝瑞和康2010年創立,目前已經與全中國300多家醫院合作,並在今年5月率先在中國取得「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專利。台灣訊聯生技則於2012年引進NIPT服務,今年第一季收件數量較去年同期成長136%,全台送件醫療院所也增加一倍,顯示這項準確率高達99%的新唐氏症篩檢技術,市場動能不容小覷。
業者也建議,目前針對染色體檢測疾病的確診雖然還是以羊膜穿刺為主,但產婦可先進行非侵入性染色體檢測,假設結果呈現陽性,再進行羊膜穿刺的確診,降低侵入式檢測的風險與不確定性。不過目前健保針對高齡產婦給付仍僅限於羊膜穿刺,非侵入式項目尚屬自費。
另外根據市場調查報告指出,中國每年約2200萬個新生兒,產前檢測市場上看500億人民幣,約合台幣2500億元,訊聯也已切入中國大陸產前檢測市場,潛在商機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