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美國新產品待發酵 Q2營收估持平去年同期
MoneyDJ新聞 2016-05-25 09:45:48 記者 劉莞青 報導 人工關節廠商聯合(4129)受惠於結束中國子公司業務,營運費用減少約2,000萬元,加上處分其資產帶來業外收入挹注,第一季獲利年增大幅成長360%,每股盈餘1.16元,創下單季新高。展望後續,聯合已於第二季開始在美國市場推出新型手術器械與搭配的人工關節產品,惟新產品效益仍需時間發酵,且去年同期打入長庚效益已顯現墊高基期,是以法人預期聯合第二季營收估計持平去年表現。
聯合為亞洲唯一通過國際認證的生產人工關節廠商,其產品擁有美國FDA、歐洲CE和中國認證,並以自有品牌行銷美、歐、中,此外,聯合也替國際醫材大廠Medtronic、Biomet等進行OEM代工。以地區來看,聯合今年第一季營收比重為中國約27%,台灣約27%,美國約19%、國際約26%、代工僅剩1%以下。
聯合受惠於去年第二、三季間成功藉認證空窗期打入台灣長庚醫院體系,取代國際大廠成為獨家人工關節供應商,帶動今年第一季顯著成長,合併營收3.51億,較去年同期成長14.45%,獲利部分,因與新華合資開設新華聯合,業外有處分原先中國子公司資產收入約800萬元,加之營運費用也減少約2,000萬元,帶動聯合第一季稅後獲利8,250萬元,年增360%,每股盈餘1.16元,創下單季新高。
今年第二季聯合將於美國市場推出先前於美國骨科大會上大獲好評的新型手術器械,以及搭配器械使用的人工關節產品,惟新產品帶來的效益仍需時間發酵,且去年長庚效益在第二季已顯現,墊高基期,是以法人預期聯合第二季營收將持平去年水準;展望後續,下半年則有望在新市場澳洲、拉丁美洲陸續開出,以及美國新產品發酵帶動,帶動營收年增10-12%。
至於在長線規劃與產能部分,聯合高雄三期新廠已動工,估計可以在2017年第一季完工,逐步帶入設備和通過認證後,將在第四季量產,2019年底估計可達到規劃最大產能20萬套,約為現在產能的4倍。而新華聯合中國新廠則是預計年底完工,2017年年中以前完成FDA認證,整體長線目標是配合中國2025年國產國造的政策,預計日後將以通過FDA的中國國貨作為訴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