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醫藥價值鏈整合,盛弘有望成為台廠贏家
MoneyDJ新聞 2015-04-02 10:07:28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盛弘醫藥(8403)去年營收獲利創下新高,經營團隊也善用隸屬敏盛醫療集團的優勢,擴大在兩岸醫藥價值鏈的整合,在既有三項業務外,加速跨足慢箋市場、專科醫院託管與醫管輸出,有機會成為台廠的長期贏家。今年在本業、業外都有料下,營收獲利有機會再創高峰,每股稅後盈餘將從4元起跳。
盛弘醫藥在2011年轉上櫃,當時外界所熟知的三大業務,包括整合敏盛醫療體系等醫療院所的醫藥流通聯合採購平台、健康檢查與租賃,三者都屬相對穩定市場,其中聯合採購平台的成長約與國內醫藥產業相當,介於5-10%。健康檢查則在桃竹苗高端市場,穩居市佔龍頭地位。
不過,盛弘醫藥團隊真正想做的,並不止於三項業務,而是期許透過集團資源與進入資本市場的優勢,加速醫藥價值鏈的整合,整合面向包括上下游的垂直整合與水平併購擴張與業務延伸。
在上下游垂直整合方面,盛弘醫藥投資特殊醫療耗材與衛材產銷商敏成(4431),雖入股的前幾年,還處產品線調整,2012年獲利降至谷底,但隨調整到位,2013年獲利年增率已轉正,去年續揚。該公司也計畫今年下半年送件申請上櫃。
而盛弘醫藥本來透過自身體系與前幾年收購的瑪科隆,在北中南醫療院所與診所通路的醫藥流通業務上,具有一定市占,為延伸服務,該公司也自兩年前跨足全台500萬人使用的慢箋市場,首波的試金石是藉由投資二成的盛康藥局布局,在大台北區已設有10家藥局,且平均9個月新店就可達損益平衡點之上。
這樣的經營成績,盛弘醫藥今年也將加碼複製至大桃園區,團隊改採投資七成、並與原盛康藥局合作方式,成立另家新公司,今年將在敏盛醫療體系周邊5公里區域,設立10家藥局,業界預期,因集團在桃園區享有地域優勢,新店達損平點有機會不亞於台北經驗,未來經營團隊也有計畫透過與區域藥局策略合作或併購,打造連鎖藥局的另條營收主力來源。
除此之外,盛弘醫藥長期在醫療產業累積的「軟實力」,也是被外界看好有機會擴大複製於兩岸的重點所在。其中在台灣市場,因國內醫療院所長期兩極化的發展結果,主打特定科別的專科醫院反相對缺乏,這是盛弘醫藥想切入的重點,首個示範點已選定與集團合作託管的台北眼科專科醫院,今年內開業,一年內有望損平,未來將在全台適合區域,複製設立如骨科、牙科等科別。
至於大陸市場,盛弘醫藥在長期照護與醫療院所升級託管的醫管輸出,成功實績也漸累積,每年也穩定貢獻5-10%的獲利。在集團資源快速累積下,團隊期許與陸方的談判不再限於單點對單點,而是採取與旗下已擁三家醫院安徽丹鳳朝陽簽訂「集團對集團」的戰略合作模式,快速擴張版圖。
法人預期,盛弘醫藥今年本業仍將維持個位數的穩定增長,業外除敏成獲利增長外,年初也處份十陸股分,每股盈餘挹注2.31元,今年每股盈餘將從4元起跳,再創新高。而帳上擁有近7億元的現金部位,也有助於集團的版圖擴張。
(圖為盛弘醫藥董事長楊弘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