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6-04-15 11:56:27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全球央行拼命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甚至把利率由正轉負,希望能藉此提振經濟,但似乎用錯了方法,政策成效至今仍不彰。聯準會(Fed)前任主席葛林斯班(Alan Greenspan)更痛批,貨幣政策除了拉高股市本益比外並無多大作為,如今央行已黔驢技窮。
CNBC 14日報導,葛老在接受「Squawk Alley」專訪時表示,貨幣政策已經力竭,除非央行還想要實施又一輪QE,但這些政策除了拉抬股市本益比之外,對提振經濟卻幫助不大,信貸與經濟目前都找不到復甦實證。
葛老並不認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宣稱負利率創造正面效益的說法,因為金融仲介需要利率保持在正值,負利率會讓業者大受打擊。不過,他覺得錯不在負利率,導致這個結果的政策才是罪魁禍首。
葛老說,全世界人口老化導致社會福利負擔過重,是各國生產成長低迷、企業獲利疲軟的主要原因,這基本上算是政治問題
對於各國央行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前任總裁Richard Fisher有很好的見解。他在2012年9月19日曾說,聯準會(Fed)之中其實無人知道為何經濟至今仍一蹶不振,也不曉得要如何讓經濟回歸正軌。他還表示,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央行曾經成功把經濟從目前的狀態導回正常。
富蘭克林坦伯頓旗下研究機構K2 Advisors資深常務董事Brooks Ritchey 4月12日也在官網貼文指出,奧地利經濟學派認為,銀行創造的信用(而非從真正的存款創造的貸款)雖在短期內能激勵支出,但卻會導致真正的資源被錯置,即所謂的「不善投資」(malinvestment)。不善投資創造的殖利率,通常無法償還投資時背負的債務。從過去數十年的歐美實例來看,人們舉債後鮮少拿來進行生產投資,反而都用於額外消費、進口以及購買房屋,這樣的花費並不會在未來創造額外營收。
Ritchey並指出,雖然各國大舉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但效果其實不大,在排除股市、銀行後,歐洲、日本與美國自2008年過後經濟並無明顯復甦。另外,截至2015年第3季為止,美國的出口成長從高峰萎縮1%,歐盟、日本、中國大陸/香港也分別萎縮2%、3%與5%,這樣的數字或許不大,但地表上幾個主要經濟出口同步衰退,卻相當罕見。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