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6-11-22 17:16:13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開發金控(2883)今(22)日舉辦法說會,總經理楊文鈞指出,開發金在2012年首次舉辦法人說明會時提出針對未來發展的「五大策略方向」,這幾年來已成功轉型,子公司各項業務並已發揮綜效,近年在經營面及財務面均以此為重要策略方針。前三季稅後淨利為44.42億元,開發工銀獲利11.57億元、凱基證券18.16億元,凱基銀行獲利29.51億元;明年隨著凱基銀行及證券業績穩健成長,開發工銀將積極處分延遲至2017年上市、閉鎖期屆滿或未上市公司,以實現投資獲利;預期開發金明年的獲利可望大幅上揚。
楊文鈞表示,五大策略方向中,在「擴展中國大陸業務」方面,已成功募集的華創(福建)、華創毅達(昆山)基金;「導入新產品」的具體成績則包括子公司開發工銀即將轉型為開發金控之創投子公司,持續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截至今年第三季,總資產管理規模已達285億元;收購凱基證券及凱基銀行後,則有「增加經常性收入」及「擴大營運規模」兩項策略成效,包括經常性收入佔淨收益比率已由2012年43%成長至2016年第三季68%,而總資產則由2012年底4,891億元增至2016年第三季底9,109億元,財務槓桿由2.9倍增為5.6倍;從「風險控管及資產活化」策略則看見直投部位隨資產活化而下降,自2011年底至2016年第三季,現金淨回收達437億元。
針對開發金控的轉型,楊文鈞表示,轉型後積極推動活化資產及資本重分配,以提升資本使用效率。為了提升資本使用效率,各子公司陸續辦理減資,開發工銀隨著資產活化及轉型為資產管理營運模式,直投部位由2012年底666億元下降至2016年第三季510億元。為提升資本使用效率,開發金控以四階段步驟整合金服務平台:第一個階段是併購凱基證券、整合旗下證券公司,第二個階段是將開發工銀直投業務轉型為資產管理營運模式,第三個階段為併購萬泰銀行後更名為凱基銀行,第四階段則是有效利用回收資本。
開發金也指出,受到全球景氣影響利差,跨境貿融業務的萎縮、雙卡利率上限調降等影響,2016年前三季的獲利較去年同期下滑,2017年除將持續整合集團資源深耕客群經營、積極參與聯貸市場業務、並將與大型電商平台合作發展數位金融業務,以多元化各項業務的發展及進行多通路的經營,達成商銀整體業績成長的目標。
開發金表示,凱基銀行在2016年前三季獲利結構已趨健全,個人金融、企業金融、金融市場等業務成為均衡獲利來源。獲利占比最高的金融市場業務未來將藉金融市場操作,充份運用剩餘資金,穩定淨利息收益率表現。個人金融業務則在組織分工調整完成後搭配各項授信及財管商品,進一步擴大及深耕客戶基礎。在法人金融業務則持續增加凱基銀行主辦及參加聯貸業務、開發中小型企業理財服務,增加授信資產成長及手續費收入來源。因應數位時代來臨,凱基銀將利用集團投資新創公司資源將各項金融服務模組化,產生數位金融平台服務策略,結合大型電商平台開發創新商業模式,增加線上通路的經營及進一步達到擴大客群基礎。
證券業務方面,開發金表示,這部分受台股、港股日均量萎縮影響獲利,但2016年第二季獲利已回穩,在組織與業務全面轉型及同時轉化經紀業務內涵等策略下,預期將可增強業務動能。經紀手續費收入為前三季主要獲利來源,海外獲利亦轉向盈餘,並已積極整合海外子公司;未來將以香港為產品中心,持續整合亞太地區各商品平台,將觸角由大中華及東協市場向外延伸,串聯大中華地區與東南亞地區之產品,滿足亞太區高資產客戶之財富管理需求。
開發工銀部分,開發金也指出,截至2016第三季,開發工銀之管理費收入為5.05億元,資產管理規模已達285億元,預計在2016年底可達335億元。開發金控指出,2016年開發工銀獲利波動的主要因為產業表現處分獲利,其中尤以生醫、光電、太陽能類股表現不佳的影響最大,而資本市場的波動也延後處分時程規劃。
開發金表示,2017年將持續資產活化策略,部份私募股權基金進入回收期。在開發工銀將轉型為開發金控之創投子公司後,業務方向為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未來將有效運用自有資本,自有基金投資將以投資開發金控主導的外籌基金為主、參與投資國際性私募基金為輔,並爭取優質的共同投資機會,2016年將完成兩檔私募股權基金之籌集(優勢基金及創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