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4-12-11 16:06:13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根據IDC與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共同執行的「2014年台灣雲端運算與巨量資料分析成熟度調查研究」發現,台灣在雲端與巨量資料分析的成熟度表現較其他亞太地區突出。從調查結果來看,交叉比較同時採用雲端運算與巨量資料分析的企業在巨量資料分析應用的成熟度為佳,其中,又以金融服務產業尤甚如此,這與金融服務企業對於客戶資料分析的需求較其他產業為高有關。
IDC台灣市場分析師蔡宜秀表示,IDC依照企業對新科技的應用成熟度與創造的商業價值將之區分做試驗(Ad Hoc)、專案(Opportunistic)、可重複(Repeatable)、可管理(Managed)與最佳化(Optimized)五個階段,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有超過七成的台灣企業在雲端運算與巨量資料分析的成熟度已從「試驗」階段進入「專案」階段,相較於亞太國家平均約四成企業處於「專案」階段來得突出。
展望未來,蔡宜秀表示,在國內外業者先後投入台灣市場後,IDC預估台灣企業在雲端運算與巨量資料分析的成熟度將從「專案」階段邁向「可重複」階段,相關發展將更進一步。
在雲端運算成熟度這塊,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76%的台灣企業處於「專案」階段,較亞太國家平均僅37%企業進入「專案」階段的表現為佳。其中,政府與教育、流通服務、製造以及醫療產業有少數已建立明確的策略和發展藍圖而進入「可重複」階段。
IDC台灣資深市場分析師吳乃沛表示,從企業工作負載來看,絕大多數的企業仍處於測試與評估有哪些工作負載適合轉移到雲端環境階段,預估在2016年前,企業以就地佈署(On-premises)方式佈署資訊基礎建設的比例將從2014年的50.4%降低為42.6%,將有7.8%的工作負載轉移至雲端環境。
另外,在巨量資料分析成熟度方面,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80.5%的企業已進入「專案階段」,較亞洲國家平均僅49.6%企業進入專案階段為高。蔡宜秀指出,台灣企業在成熟度的表現之所以較亞洲地區(平均值)來得領先,主要是在「流程」與「人員」這兩個指標的表現較突出。
整體而言,IDC表示,根據2014年台灣雲端運算與巨量資料分析成熟度調查研究,願意在雲端環境執行行銷活動、電子郵件、整合通訊與顧客關係管理等工作負載的企業較願意透過蒐集與分析內外部數據資料的方式萃取出能夠輔助決策下達的各種資訊,例如製程分析、精準行銷與客戶回饋等,亦即在雲端運算成熟度表現較佳的企業,在巨量資料分析成熟度的表現將呈現正向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