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櫃》長榮/陽明Q1仍虧,惟虧損幅度大減
精實新聞 2013-05-15 18:26:52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貨櫃航商長榮(2603)、陽明(2609)雙雙公佈Q1財報,兩大遠洋航商單季財報雖仍陷虧損,不過得力於Q1期間亞-歐線運價成功調高、加上船用燃油價格下行,長榮、陽明今年度Q1的虧損幅度均較去年同期大幅收縮;長榮單季每股虧損0.53元、陽明每股虧損0.82元,均比去年同期分別虧損0.9元、1.76元明顯改善。
長榮海運今年Q1營收為333.82億元,年增28.3%,毛損率2.73%、營損率6.67%,毛損率與營損率雙雙較去年同期的6.01%、10.79%明顯改善,稅前虧損19.77億元,稅後虧損18.38億元,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的31.36億元縮減,單季每股虧損為0.53元。
陽明Q1營收則為274.62億元,年增4%,毛損率5.27%、營損率10.37%,毛損率與營損率同樣較去年同期的19.64%、23.71%大幅好轉,陽明今年Q1稅前虧損為34.34億元,稅後虧損26.78億元,相較去年Q1大虧46.66億元亦明顯縮減,單季每股虧損為0.82元。
傳統上,Q1因有中國製造業放長假因素擾動,向來是貨櫃航商最難以獲利的季度,不過今年長榮、陽明財報狀況較去年同期有效好轉,顯示出從去年Q4以降,全球貿易量上揚、船用燃油價格走跌的局勢,已經對航商營運產生正向貢獻,若今年Q3貨櫃海運旺季期間的貨量能成功衝高,長榮、陽明今年獲利狀況將可優於去年。
較值得注意的是,運能的供需平衡依舊是主力航商的關鍵挑戰,因全球前20大航商已有17家切入萬TEU(標準20呎櫃)大船佈局,海運業界運能供給持續升壓;根據海運諮詢機構Alphaliner估計,儘管航商積極推遲新船交付時程,2013年仍將是新船交付量的近5年高峰,預期總運能供給將年增7.3%、而貨櫃作業需求則成長5.1%,如何有效配置運能、取得獲利與市佔率的平衡,將是影響航運景氣榮枯的關鍵要素。
海運業者認為,貨櫃航運業雖仍面對運能供給過剩的問題,不過就全球總體經濟與貿易量而言可望呈現正向成長,再加上國際原油供應量增、有助於油價下跌,對航商而言後續營運將有逐步轉佳的契機。
以陽明每年使用約170萬噸的船用燃油(bunker)、佔陽明成本24-28%來推算,若全年燃油均價下跌10美元,陽明就可省下新台幣5億元支出;陽明內部評估,今年度燃油均價約為624美元,與去年的670美元位置相比,光是燃油成本就可省下約22-23億元,獲利能力可望獲大幅推升。
長榮今年前4月營收為452.8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3%;陽明累計營收則為365.75億元,年減1.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