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新聞 2013-04-02 20:35:14 記者 林詩茵 報導
近期房地產市場再度出現「建商無息貸款」的銷售手法,在央行打房針對特定區域信用管制,銀行貸款越來越嚴,且房價越來越高,民眾越來越買不起房下,建商為吸引民眾出手購屋,推出預售屋「保證貸8成」,銀行貸款不足部份,由建商自掏腰包2年分期零利率貸款給民眾,為了讓民眾「買得起、付得起」。不過,仔細算算,民眾真的買得起也付得起嗎?建商為什麼搶著當銀行?這麼做會不會有風險?
推出上述方案的建案分別是興富發建設(2542)與宏泰人壽合作的「海洋都心」,以及宏盛建設(2534)與信義(9940)代銷合作的「宏盛新世界」,宏泰與宏盛屬關係企業,而兩筆推案都在淡海新市鎮,均是大規模的推案。
從建商對外宣布的貸款方案來看,「海洋都心」只針對首購族保障貸8成,第二屋以上的買方,就不提供這項優惠方案;「宏盛新世界」則沒有這樣的規定。所謂保證貸8成,是民眾在交屋分戶貸款時,保證可以貸款到8成,不足的部份由建商拿出錢來,無息貸款給購屋者,24期償還,而宏盛部份有加收1期的金額為手續費,興富發則沒有。
從實務面來看,若民眾在「宏盛新世界」買下一戶總價1000萬元的房子,從下訂、簽約到開工,通常是付先筆一筆訂金,也許5%、10%,在工程期間到交屋,再付其餘的10%、15%,即交屋前付完20%,約200萬元,而若銀行只貸6成(600萬元),即2成(200萬元)由宏盛提供24期無息貸款。
如此一來,若買方是首購族,那麼還有2年的寬限期,等於前2年可以只還600萬貸款的利息部份,以目前的利率水準2%左右估算,每月約付1萬元利息,再加計建商貸款的部份,即8.3萬元,則民眾每月需支付的房貸高達9.3萬元;若民眾不是首購族,沒有2年的寬限期,那麼每月還得加上600萬本金的償還金額約2.5萬元,則每月的房貸付款金額會再推升達11.8萬元。
以一般甫出社會幾年的首購族來看,每月光要付9.3萬元的房貸支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對投資客來說,買一間房,要月付11萬多元,也不輕鬆。因此,建商雖然在民眾買預售屋時打出「買得起、付得起」的口號,但實務面來看,一開始民眾下訂要繳的錢或許不多,但等到要交屋後每月必須支付時,可能會出現「買得起、付不起」的狀況。
一位曾任職大型上市建設公司人員即透露,「公司貸款」這種行銷手法,其實早在前幾波房市多空轉折時不少大公司就玩過,當時的時空背景是,預售案賣不動,所以拋出較低的資金門檻吸引民眾出手,這與當前房市還在多頭,央行、金融機構打壓房市的背景確實有些不同。
但當時推出這種方案後,建商想「撈一些小魚,但可能不小心撈到蝦子」。這名人員表示,一般購屋人在銀行無法貸到高成數,通常就是授信有問題,或者沒有那樣的實力,但建商硬要吸引這樣的人出手買屋,結果就是呆帳率很高,確實有些民眾因此付不出錢來。
不過,也有房地產業內坦言,這招在此時用,對建商來說無傷,而且還蠻有噱頭的,可能在同一區域中,有推出這項方案的建案會比較熱賣。業者分析,現在淡海房價還在上漲中,建商取得土地的成本極低,毛利率動輒4、5成,只要賣出一戶,等於就賺一戶,就算拿出房價的1、2成貸款給少部份的購屋人,壓力也不大,反而因此這項方案讓房子大賣,「建商說什麼都是賺到」。
從這種行銷手法來看,不免讓人疑惑,建商為何和銀行搶生意?其實,在央行、銀行限貸下,確實有些民眾或投資客無法貸到8成的貸款,建商這幾年來口袋極深,拿一些錢針對投資客喜愛的區域提供多一點的金源,對建商來說只會吸引投資客儘快出手,也儘快在交屋前轉手,並不會真正用到建商的貸款,更建商在銷售率上寫下佳績。
只是,這麼做建商並不是全然沒有風險,當個案的簽約金額偏低,且建案又處於供給量大的地區,一旦景氣反轉,房價下修的速度會較快,較低的簽約金會讓買方很容易就認賠出場,造成建案的大量退戶,建商也勢必有不小的壓力。2008年金融海嘯時林口就曾上演如此戲碼,所以也不是一般建商可以玩得起這種遊戲。
一般來說,專家還是建議民眾遵守「三三三原則」,購屋自備款至少房價的3成以上,每月的房貸金額不超過所得的3成,並保留部份的緊急急用金,在沒有能力下千萬不要為了想買房而硬買房,否則恐怕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