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5、6月全球股市調整後,投資人因關切美國利率政策走向,對投入新資金意願顯得保守,影響亞洲股市表現疲弱,維持整理走勢。
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Bernanke)上週國會作證時表示,高油價將導致整體經濟成長趨緩,最終將緩和通膨壓力,市場預測聯準會停止升息機率增加,進而帶動股市表現,亞太股市隔日平均上漲2%。在釐清了部分不確定因素後,亞洲股市表現將重返基本面,穩健且強勁的經濟成長動能將推動亞股的表現。
亞洲經濟成長動能
1.人口結構提供長期發展動力
從人口統計數據觀察,歐美等已開發國家之扶養比(dependency ratio;幼年人口加老年人口相對於壯年人口比率)較開發中國家高。
美國是成熟市場中扶養比較低的國家(2005年接近20%),歐洲及日本扶養比均接近30%左右。反觀中國、印度、韓國等亞洲新興國家,扶養比率平均在10%左右,僅美國、日本及英國一半不到。扶養比低,意味該國民眾的可支配所得相對充裕,擁有更多流動現金可以用作儲蓄、投資或消費,對亞洲經濟長期發展有正面助益。
圖1:亞洲國家之扶養比遠較已開發國家低
資料來源: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Division
2.經濟轉型帶動內需市場
至2005年為止,中國家庭的消費總金額,佔全球家庭消費金額僅3.8%,人口佔全球第二大的印度,比率更只有1.8%。當兩個分別擁有11億及12億人口的大國,同時增加內部消費需求時,全球消費市場版圖勢必出現巨大改變。市場預估,至2014年,單是中國佔全球總家庭消費之比重就將攀升至11%,若再加上印度,亞洲國家在全球消費市場將扮演重要角色,持續強勁成長的內需市場,將為區域內亞洲國家提供源源不絕的成長燃料。
圖2:中、印佔全球總家庭消費比率目前不足5%
資料來源:Credit Sussie estimates
3.人力資源充裕化身委外天堂
扶養比偏低,加上勞動人口龐大,提供充沛的生產力,因此相對歐美地區,亞洲擁有大量廉價的人力資源,吸引眾多跨國企業將亞洲視為委外重心。除中國已率先發展成「世界工廠」外,印度及菲律賓等曾受英美殖民地區,由於擁有大量操流利英語及高教育水準的人口,成為科技服務業及白領工作的重要委外地區。隨著歐美企業持續透過委外代工與降低成本來提升獲利,亞洲地區將能直接受惠。
4.企業財務穩健減少金融風險
2005年,摩根史丹利(MSCI)指數中之亞洲公司,平均負債與資本比率為30%,低於1998年時的80%。由於企業舉債、過度投資是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主要發生原因之一,亞洲企業自亞洲金融風暴後積極改善財務體質,謹慎投資及擴充業務,整體企業因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大幅提高,再度出現全面性金融危機的風險降低。
5.亞股價值具吸引力
全球市場出現股息率高於債券報酬現象,亞洲亦不例外。2001年底起,亞股股息率已較債券息率高,追逐高配息率投資者傾向將資金配置在亞股上,除了配息收入,還能參與股價上漲機會。
圖3:亞股股息率較亞債殖利率具吸引力
資料來源:Bloomberg,CEIC,Datastream,Factset,IBES,Morgan Stanley Research
經過5月股市調整後,亞股投資價值再度浮現,未來12個月動態本益比由先前高點13.6倍,調整至12.5倍,低於長期平均水準13.5倍。根據過去13年的經驗顯示,當亞股動態本益比拉回至11 倍時,將有很大機會出現上漲走勢。
圖4:據歷史經驗,亞股本益比拉回至11倍時,具投資價值
資料來源:MSCI,Factset,Morgan Stanley R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