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毛利、高成長程控事業,淡出低毛利、高風險之IC通路事業,加上大陸轉投資效應進入爆發期,在「高成長、超低本益比」之雙重優勢下,大和國泰建議積極買進
結論與投資建議
大和國泰證券基於巨路2006年EPS高達4.6-5.0元,以目前收盤價32.5元而言,本益比不到7倍,股價實屬委屈。若再考慮2007-2008高速成長率,股價更有嚴重低估之狀況,因此建議投資人積極買進,投資評等調為1,6個月目標價48元(以06年EPSx10倍)。
最新營運概況
061H營收維持兩位數成長,稅前淨利因轉型效應突顯,較去年同期勁揚56.1%
巨路國際(6192)2006上半年營運表現亮麗,累計營收為22.3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8.69億元,大幅成長19.4%,獲利方面,因為高毛利、高成長的程控事業營收與淨利貢獻已從去年同期之30%與60%,分別勁揚至45.5%與70%,06Q2毛利率由去年同期之16.76%成長至今年的18.1%。在營業費用方面,由於公司控管成本得宜,上半年費用為1.94億,約與去年之1.92億持平,但營業費用率因營收成長,而較去年同期的10%下降至06年的9%,累計營業利益為1.87億元,較去年同期之1.44億元大幅成長30%。
業外收支方面亦傳捷報,主要是拜大陸「十一五」商機之賜,大連子公司上半年認列投資收益約達5千萬(由100%持股之Lumax International
Ltd.及Zennor
Ltd.認列),較去年同期倍數成長,使得上半年業外淨利則為2.2千萬,較去年業外淨損約1千萬顯著轉佳。上半年之稅前淨利與稅前淨利率亦因大陸轉投資開花結果,分別達到2.09億元及9.4%,較去年的1.35億元及7.2%皆顯著改善。
在稅率部分,上半年稅率為23.76%,約與去年持平。公司上半年稅後淨利達1.6億,稅後淨利率為7%,較去年的稅後淨利1.05億、稅後淨利率6%,大幅成長52.1%。若以除息後7.85億元股本計算,稅後EPS為2.03元,較去年的EPS
1.34元亦大幅成長51.5%。
就今年7、8月營運狀況而言,7、8月單月營收分別較去年小幅衰退9%
及4%,分別為3.05億元及3.62億元,其主要原因是巨路加速聚焦於高毛利、高成長之程控事業,而淡出Hynix記憶體產品線之通路業務。儘管營收小幅衰退,然獲利金額卻出現驚喜,7、8月稅前淨利分別為3千5百萬及3千6百萬元,EPS為0.45及0.46元。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轉型成功,7、8月毛利率均超過20%,較去年的14%與今年上半年的17.08%皆有明顯成績,稅前淨利率亦一舉超越上半年的8.43%,躍升至10%以上。累計1至8月營收則為28.73億元,稅前淨利2.8億元,較去年分別成長11.2%及49.1%,稅前EPS達3.58元。
公司簡介
巨路國際成立於1975年,儘管經歷多次的景氣循環,唯成立迄今從無虧損記錄,傲人成績值得嘉許,而可貴的是,從創立之初的150萬元資本額,擴充至目前的7.85億元,資本形成主要來自於盈餘增資,上櫃以來僅有一次6千萬現增,相較於國內一般上市櫃公司,勤於向股東募資的情形來看,公司經營團隊心態極為可取。
巨路是國內最大的程控儀錶及系統工程解決方案提供者,核心技術是整合Emerson、GE等大廠儀器設備,再加上己身開發出之程控軟體,為客戶提供客製化服務。目前程控主要業務廣及於各個領域,如中油、台塑集團的天然氣接收站、煉油廠、中鋼的煉鋼廠、台電的發電廠、台積電的晶圓廠監控系統,近年來更開始擴及於友達等光電產業。
為就近服務客戶,巨路早在1994年即進入大陸程控市場,並在大連、北京及上海等地設有據點。拜大陸當局「第十一個五年計畫」(2006-2010)之賜,巨路今年成功接獲哈爾濱動力集團(1133.HK)、中國石油(0857.HK)以及神華集團(1088.HK)等能源公司訂單,未來五年成長可期。
程控產業介紹
新興市場需求及阿拉斯加油管爆裂預計激發程控產業未來成長動能
程控(Process
Control)產品的主要功能,是在於有效控制生產線各項環境條件如液體流量、溫度、時間及壓力,使產品可以維持一定的良率,並避免因意外停車(Unexpected
Shutdown)造成生產線停擺,甚至爆炸。簡單來說,程控產品的價值正是強化預防性資訊(Predictive Intelligence)
,以降低生產線成本、改善良率並避免意外事件發生。
任何牽涉到水、液體、氣體、瓦斯及原油的產業,均會需要程控產品。根據全球第一大程控廠商Emerson評估,2005年全球程控產業市值約有美金280.8億元,主要廠商如下圖:

資料來源:巨路國際 資料整理:大和國泰證券
由於程控市場屬於利基型產業,進入門檻極高,各大廠分別掌控不同領域的市場,前8大廠商的市佔率約為50.2%,對現有廠商而言仍有極大的拓展空間。在台灣程控市場部分,由於巨路已深耕超過30年,並與Emerson,
GE等大廠形成策略聯盟關係,目前在晶圓廠監控系統、煉油廠、電廠及焚化爐領域均位居領導地位。

而在大陸市場部分,因大陸長期積極佈建各項原物料生產基地及電廠,預計在未來五年將開花結果,呈現倍數成長。在程控產業未來成長性方面,由於大陸、印度等新興市場需求強烈,再加上BP(英國石油,以下簡稱BP)阿拉斯加油管爆裂事件,促使石化業者紛紛加速更新油管及控制閥件,未來整體市場仍有每年20-30%的成長空間。
公司營運
揚棄追求營收成長迷思,聚焦於獲利與股東權益報酬率的提升
自2006年以來,巨路便將營運方針改為限縮低毛利、低成長且高風險的電子通路產品;並聚焦於高毛利、高成長且低風險之程控事業。巨路成立於1975年,且一開始即確立程控事業為發展主軸,經過30年來的努力,在國內外均享有聲譽。巨路在此產業的競爭優勢為「提供程控整體解決方案之優越能力」,其中包含巨路自行研發之軟體產品。
由於巨路的優異整合能力,在不同的產業發展主流環境下, 皆能切入產業的各個龍頭廠商,
並且在該領域獨佔熬頭。該公司在1987年即接獲中油1500萬美金之LNG整體控制工程訂單,1991年更跨入電子廠市場,接獲台積電等晶圓廠廠務監控系統訂單,之後並隨大客戶們進軍大陸市場。巨路除伴隨各時代主流產業之龍頭廠商擴展業務,並銜接同享大陸市場快速之需求,漸獲近年佈局成果。發展客戶涵蓋產業包括石化、鋼鐵、能源、半導體及面板界等重量級企業。而近年來巨路主要之程控客戶如下:

巨路為拓展營收及獲利規模,自80年代即開始投入電子通路事業,歷年來儘管營收有顯著成長,但由於電子通路產業特性,獲利方面較為辛苦。這主要是電子零組件通路事業係屬高槓桿經營、高競爭且低毛利事業所致。另一方面,電子零組件亦不時發生存貨跌價損失,因此,儘管2005年電子通路營收佔公司整體營收66%,但獲利僅佔27%。
巨路基於程控事業未來整體市場看好,且毛利率及風險遠較電子通路為佳,因此,自2005年起,公司及積極整頓旗下資源,聚焦於程控事業。儘管短期會有營收成長趨緩的缺點,但因毛利率大幅提昇,且稅後淨利率、EPS及ROE均將顯著顯現策略成效,此由2006年上半年稅後淨利較去年大幅成長51.5%,即見其端倪。有鑑於巨路這項策略定調正確,大和國泰預估,公司將持續進行此項改革,且此一正確策略預估將自2006年起,為投資人帶來顯著效益。
大陸程控市場深耕12年,2006年下半年開始正式進入收割期
巨路複製台灣發展經驗,放眼中國市場,自1994年起,成立大連路邁順公司,並透過該公司正式進軍大陸市場,歷經12年來的耕耘,近幾年已顯現經營成效。

資料來源:巨路國際 資料整理:大和國泰證券
從2003年到2005年,大陸子公司營收分別為3.65億、4.27億及7.05億元新台幣,CAGR高達39%,兩年內的獲利成長更高達一倍以上。自2006年起,除原有客戶外,又新增哈爾濱動力集團、神華集團及中國石油等客戶,預估2006年營收為新台幣10.3億元,稅前淨利1.29億元。
2007年起,由於「十一五」計畫如火如荼展開,巨路以其在大陸累積之客戶基礎,相信能在結合現有客戶群下,優先掌握此一龐大商機。大和國泰預估巨路大陸營收於2007-2008年分別可望達到新台幣13.39億元及20.08億元;稅前淨利則分別為1.67億元及2.50億元,對母公司稅前EPS貢獻度高達2.13及3.18元
(以目前7.85億元股本計算),堪稱「大陸收成股」之典範。
BP油管爆裂事件將更加激勵程控市場的亮麗成長
由於全球各石油生產商均在競相開採油源,使得輸油管、控制閥件日益老舊的問題浮上檯面。另一方面,由於全球各大煉油廠產能使用率皆位於高檔(如下圖),各大廠均無法承受因意外停車帶來之損失或環保事件。

以年產700,000噸乙烯的石化廠而言,單次產線跳車的損失就可能高達NT$1500萬元,這還不含鄰近居民要求賠償的費用。以今年8月份發生阿拉斯加油管爆裂的BP為例,油管爆裂當天油價便勁揚2美元,導致BP股價及歐洲股市全面下跌,BP本身因停工帶來的損失更高達美金25億元,相當於稅後淨利率減少1%。事實上,BP因未注意程控系統的更新,2005年三月才因德州煉油廠爆炸案,造成15人死亡以及170人受傷,BP光是賠償金便損失5億美元。
受到BP事件衝擊,未來各大石化廠預計將更為積極更新油管及控制閥,此一龐大商機將提供更大的業績成長空間。而巨路目前在國內為程控界之翹楚,且由於巨路與Emerson,
GE等大廠有密切關係,再加上巨路本身之整體解決方案研發能力,預估巨路在此新商機中會有極大斬獲。
由下表可得知,有鑑於巨路已是國內程控第一品牌,再加上石化、電子大廠對於生產線安全的重視,巨路除了新增訂單的一次性收入外,為長期客戶進行產品維修、升級的勞務收入,更可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量,且利潤反較銷售產品為佳。而這項收入在過去三年成長迅速,CAGR達到78.2%。巨路2006年光是為既有客戶進行產品維護、升級作業,便可帶進約2.7億元營收,對獲利之貢獻度亦相當可觀。

BP油管爆裂事件將更加激勵程控市場的亮麗成長
巨路於2002年上櫃,2004年轉上市,上櫃以來稅後EPS均在2.5元以上,且以股利政策而言,2002至2006年分別配發2元以上的股利:

在ROE方面,前四年亦有不錯表現。

2006年由於獲利顯著提升,預估稅後EPS及ROE可勁揚至4.8~5.2元及20%,無論在企業經營績效、股利政策都有優異之表現,為甚佳之長期投資標的。
股票評價與投資建議
大和國泰證券預估,巨路2006年營收可達45.29億元,其中程控及電子營收比重分別為49.2%及50.6%。在毛利率方面,由於轉型成功,可望由2005年的16.84%大幅成長至今年之19-20%。就營業費用而言,由於IC通路事業整併效應顯現,預估營業費用率可望從2005年的10%,下降為2006年的8.8%。
在業外損失部分,利息費用與兌換損失約與去年持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大陸轉投資效益快速提升,2006整年獲利貢獻度將自去年之0.688億元,成長至今年的1.291億元,YOY高達87.6%。全年所得稅稅率約為23%。
稅後淨利及EPS則順勢由2005年的2.28億元、EPS 2.9元,成長至今年的3.6~3.8億元、EPS
4.6~5.0元。2007-2008年由於轉型效應更為明顯,再加上大陸投資效益同步突顯,不論營收或稅前淨利均將有高速成長,預估2007~2008年稅後EPS分別為5.6~6.24及6.91~7.49元。
大和國泰證券基於巨路2006年EPS高達4.6-5.0元,以目前收盤價32.5元而言,本益比不到7倍,股價實屬委屈。若再考慮2007-2008高速成長率,股價更有嚴重低估之狀況,因此建議投資人積極買進,投資評等調為1,6個月目標價48元(以06年
EPSx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