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近年隨著世界各國網路基礎建設的進步,以及數位內容提供業者不斷地推陳出新,電視節目數位化之潮流已勢不可擋,目前全球數位電視收視戶每年正以兩成左右的成長率快速增加。受惠於此一趨勢,數位機上盒(Digital STB)之需求隨之水漲船高,而今年初美國政府決定提撥15億美元的預算補助每一收視戶兩張共價值80美元的折價卷購買數位機上盒,以因應2009年數位頻道的全面開播,預料此舉將使數位機上盒於今、明兩年出現龐大需求。根據In-stat之預估,今年全球數位機上盒之需求約為1.15億台,而2008年則將有機會上看1.5億台,成長率將超過兩成。
數位機上盒依照由接收訊號的不同可分為Satellite、Cable、Terrestrial、以及IP STB等四種,就多數台廠而言,以往對於Terrestrial STB著墨較少,因此明年較具成長潛力的兩大區塊將為Cable以及IP STB,研究員預估台廠2008年數位機上盒出貨量可達2893萬台,年增率逾五成,並占全球總出貨量約兩成水準。
個股評析:
兆赫:兆赫STB產品主打高畫質標準(HDTV)規格,因此售價及毛利率相對同業較佳,平均將近三成水準,而合作客戶則多為日本家電大廠,並有密切的合作關係,目前兆赫產品內建於電視內搭售之比例已接近五成。2006年兆赫STB出貨量約為31萬台,主要地區為澳洲,而今年起來自於中國與歐洲市場的需求已逐漸增溫,整體看來,預估兆赫STB全年出貨量將可達110萬套,較去年成長兩倍以上,並佔兆赫營收比重超過四成。研究員預估兆赫2008年營收為137.58億元,年增率34.4%,稅後EPS為9.26元,目前景氣定位則為成長高峰。
致振:若照功能區分,目前致振STB仍以較低階的FTA產品為主,佔其營收比重約為四成,而MHP與CA合計亦約佔四成。由於低階FTA產品持續受到大陸業者殺價競爭的影響,預料未來此部分出貨量與毛利率仍將同步下滑,不過今年在高毛利產品如MHP與HD部分已陸續接獲歐洲國家之訂單,因此有助於整體毛利率之持穩,由於致振主力市場為歐洲,因此產品研發團隊設於英國,以適時反應當地需求,且致振產品線相較國內同業更為完整,為其主要競爭優勢。2006年致振STB出貨量達到295萬台,今年雖將小幅衰退,但仍為國內最大之STB專廠,研究員預估致振2008年營收為36.98億元,年增率15.4%,稅後EPS為5.8元,目前景氣定位則為落底期。
百一:百一正積極將STB產品結構由FTA調整為CA/HD等高階機種以提昇毛利率水準,目前北京子公司供貨給華為部份已無FTA機種,而台灣方面則已下滑至四成。百一於去年九月與華為建立正式合作關係,主要供應Cable STB產品,去年出貨量為40萬套,2007年前三季已達83萬套左右水準,研究員預估全年出貨可達126萬套水準,較去年成長兩倍以上。雖然此部分毛利率偏低,獲利貢獻空間遭到壓縮,不過目前華為於當地市佔率已攀升至20%,再加上中國CATV發展仍大有可為,因此2008年北京子公司出貨仍有向上之空間。研究員預估百一2008年合併營收為73.76億元,年增率24.4%,稅後EPS為5.12元,目前景氣定位則為好轉。
壹、各國積極發展數位電視廣播,全球數位電視用戶數持續上升,帶動數位STB需求
數位電視(Digital TV)是指將電台所發射的節目訊號,以數位方式進行紀錄、處理、壓縮、編碼、調變,經過傳輸網路到達用戶端,最後於用戶端再透過可接收數位訊號之接收設備(Set Top Box),以數位方式進行接收、解調、解碼、解壓縮及播放的一種電視廣播系統,不論是有線電視(Cable TV)、無線地面廣播(Terrestrial TV)、衛星直播電視(Satellite TV)以及網路電視(IPTV)皆然。
過去電視節目傳送是以類比訊號透過高頻無線電波(UHF 與VHF)傳送到接收端,再經由類比電視將其影像與聲音呈現出來,但由於類比傳送方式在傳送過程中容易受到干擾,在畫面清晰度、抗雜訊等表現均不佳,且佔用一定頻寬,因此頻寬應用上效率低,而數位傳送是把訊號先在傳輸前進行資料壓縮,因此可大大提高頻寬使用效率,使得原本一個類比頻道可以傳送數個數位頻道,故電視頻道數便可大幅增加,同時也提供收視戶更多樣化的選擇。
另一方面,數位訊號在接收端可針對傳輸過程中訊號衰減進行除錯與更正功能,訊號較不易失真,也使得數位電視具有較高的視訊與音訊品質。過去STB多屬外接於電視之單機形式,但時至今日,STB以模組化內建於數位電視中之比例亦開始逐年攀升,國內業者如兆赫便有與日本多家知名電視品牌業者進行合作。未來在收視戶對於影像品質的要求日漸提高下,電視數位化已成為未來趨勢,而STB更將扮演其中舉足輕重之角色。
圖一:數位電視廣播系統架構圖

資料來源:元富整理
表一:各類訊號源之比較

資料來源:元富整理
全球數位電視廣播時程規劃最早是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於1986年組成先進電視服務諮詢委員會(ACATS)後正式展開,而1998年後由美、英兩國率先提供收視服務,近幾年來全球各主要國家推動電視數位化的動作開始轉趨積極,如2006年德國世界盃足球賽以及2008年中國北京奧運,全程賽事均以數位訊號播送。目前全球數位電視收視戶數正快速向上攀升,美國FCC也於日前決議將分兩階段補助民眾15億美元購買STB,並在2009年二月全面回收類比訊號。最後,根據IDC之預估,2006年數位電視用戶數已將近3億戶,若以全球電視總收視戶12億計算,普及率已達兩成五,而直到2010年止,預估全球數位電視收視戶將有機會突破5億。
表二:各國電視數位化時程規劃

資料來源:IEK
圖二:全球數位電視用戶數預估

資料來源: IEK
貳、機上盒產業集中度高,依訊號來源不同可區分為四種產品
全球主要生產STB的國際大廠有Thomson、Sony、Motorola、Echostar等,由於長期以來數位頻道提供業者多與固定的STB廠商進行合作,因此產業本身具有一定程度之封閉性,全球STB前十大業者市占率將近七成,產業集中度高,台灣廠商受限於CA、CI等技術能力不足,目前仍多為國外大廠代工為主。由於數位機上盒依照接收訊號的不同可分為Satellite、Cable、Terrestrial、以及IP STB等四種,故以下將分別探討其所對應的產業景氣狀況。
一、衛星電視相關應用仍為機上盒出貨大宗,並以美國為主要市場
目前就STB整體出貨量而言,仍以數位衛星電視所需之Satellite STB比重最高,約在六成以上。全球數位衛星電視廣播以美國為最大市場,而當地則由DirecTV、Echostar兩家業者所壟斷,市占率分別為55~60%及40~45%。美國數位衛星電視於九零年代推出後用戶數經歷一段高速成長,目前佔美國1.2億電視收視戶中,比例已達三成,雖然兩家主要業者近年對於HD高畫質節目之推廣不遺餘力,但未來若要完全取代美國有線電視系統之主流地位,目前看來仍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未來衛星電視市場成長性將以歐洲與亞洲為矚目焦點。整體而言,預料全球衛星電視用戶數成長未來僅能呈現溫和成長態勢,而衛星機上盒出貨量之成長力道亦將受限。
圖三:衛星機上盒出貨量成長率

資料來源:In-stat
圖四:全球機上盒出貨比重

資料來源:In-stat、元富預估
二、Cable STB於中國需求持續增溫,另Terrestrial STB受惠於2009年美國中止類比訊號播送,明年將出現大幅成長
以全球市場而言,由於美國有線電視用戶占整體收視戶高達五成以上,約為六千多萬戶,因此Cable STB主要市場以美國為主,然而隨著今年美國FCC通過機上盒機卡分離制度以及中國有線電視用戶近年持續快速激增的衝擊下,局勢已明顯出現變化。所謂機卡分離即為FCC針對少數系統業者長期壟斷有線電視市場所提出之改進方案,未來收視戶在更換系統業者時,不需同步更換機上盒,只需更換其中的智慧卡即可,然而此舉卻將對機上盒之換機需求產生負面壓抑效果。
在中國市場方面,民眾收視習慣亦以有線電視系統為主,近年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大力推廣數位電視的帶動下,多個主要城市陸續進行試播計畫,而數位電視用戶也呈現跳躍式成長,同時帶動機上盒需求起飛,2006年中國數位電視收視戶已達1294萬戶,較2005年大幅成長2.75倍,預料今年仍將有倍數成長之契機,因此整體而言,雖然美國需求可能出現下滑,但在中國的強勁成長帶動下,預料明年Cable STB出貨量仍可維持一成左右之成長幅度。
在數位地面廣播方面,未來最大的成長動能將來自於美國的換機需求,2007年上半年美國國會已通過機上盒補助法案,將分兩階段總共投入15億美元,補助每一收視戶兩張共價值80美元之折價卷,民眾將可持折價卷至零售通路端購買機上盒,由於美國目前仍約有一千五百萬戶尚未採用付費收視,因此未來兩年內,僅美國當地機上盒需求即可上看千萬台,成長性相當驚人,但由於此部分皆屬低階產品,毛利率恐將低於10%,因此我國業者如致振、百一雖有將產品送客戶認證,但對此大餅最終之接單可能性仍較為保守,預料屆時仍將為大陸業者之天下。
圖五:Cable STB出貨量成長率

資料來源:In-stat
圖六:Terrestrial STB出貨量成長率

資料來源:In-stat
三、全球寬頻環境逐漸成熟,IPTV收視戶將有機會呈現爆發性成長
相較於有線、衛星電視,IPTV主要以隨選視訊節目以及互動式服務為消費者訴求,以往IPTV的推行由於受到現有電視系統業者之競爭、各國網路的頻寬限制以及提供內容服務的業者不多而備受壓抑,但近年來整體情勢已漸趨有利。目前IPTV市場雖仍以歐洲為主,但未來具有發展潛力的將在亞洲地區,包括日本、台灣等地網路基礎建設均已相當完備,並有業者陸續提供服務,而中國未來在寬頻普及率的不斷提升後,更是不可忽視的市場。
因此在世界各國積極推行IPTV的熱潮下,IP STB出貨量隨之節節高升,根據In-Stat之預估,未來四年IP STB年複合成長率將高達49%,未來成長性相當具有爆發力,而目前國內網通廠如正文、啟碁、致振、明泰等業者亦相繼跨入此一領域。
圖七:IP STB出貨量成長率

資料來源: In-Stat、元富整理
圖八:全球IPTV用戶數預估

資料來源: In-Stat、元富整理
表三:全球IPTV主要營運業者

資料來源:ITIR
參、台廠受惠於美國Cable STB代工訂單釋出以及全球IP STB需求起飛,明年整體出貨量將有五成以上成長,並將於明年第二季達高峰
綜上所述,明年全球數位機上盒出貨成長動力將主要來自於美國針對數位電視廣播之換機需求,此外Cable與IP STB部分亦為不可忽視的成長力道。然而對台廠而言,Terrestrial STB國內業者著墨不多,而Cable STB部分則以鴻海、華碩、百一為主,近年由於Motorola等國際大廠釋單量增加,因此出貨量呈現高度成長,最後在IP STB方面則呈現百家爭鳴局面,今年各家產品多半為認證階段,而明年即將正式進入收割期。整體而言,研究員預估台廠2008年數位機上盒出貨量將達2893萬台,占全球供貨比重約為兩成,並將於2008年第二季達到相對高點位置。
圖九:全球數位機上盒預估出貨量

圖十:台廠數位機上盒預估出貨量

資料來源:MIC、元富預估
肆、未來機上盒發展將朝向多功能整合,提供更多個人化服務
機上盒產品若以功能區分,則可分為低、中、高階三類機種。低階產品如FTA(Free To Air),僅具有訊號轉換之功能,為入門級的機種,其所收視的數位頻道通常為免付費。若屬付費電視,則需要透過CA系統(Conditional Access)來控管用戶對於影音訊號之接收。
在目前有線電視中接收系統是由智慧卡(Smart Card)與內建於機上盒之CA兩部分組成,CA主要負責畫面解析與客戶管理等功能,智慧卡則負責授權資訊之解密,而具有CA功能之機種,一般定義為中階產品。至於高階產品部份,除了將DVD Player、Hard Disk等硬體相繼整合進STB之中,在軟體功能上則將注重於提供個人化之服務,例如發送Email、即時購物、線上遊戲、子母畫面等功能,因此整體而言,機上盒產品設計未來將逐漸朝向數位家庭之多媒體中心邁進。
數位機上盒─兆赫(2485)、致振(3466)、百一(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