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0-05-21 12:47:46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美中關係惡化,聯邦退休基金可能退出中國投資,未來資金的流動是否帶動其它金融市場的價值重估,是長期市場焦點。台股在此波防疫表現位居全球前位,且經濟衝擊小於其他經濟體下,或能更獲受囑目,而金控股因擁有「大到不能倒」與穩定配息的特性,在經濟下行的最保守壓力測試下,現金殖利率相較無風險利率都還有一定水準,或許是未來吸引壽險、退休基金等保守買盤目光的防禦條件。
美去中國化的投資趨勢 台灣有沒有可能受惠?
事實上,中美關係惡化,也反應在美國官方基金投資的去中國化,日前川普下令,美國聯邦退休基金退出在中國投資,未來引發的連鎖效應值得關注,是否有機會轉進具備現金殖利率概念的台股,更是投資人關心焦點。而對強調穩健的退休基金來說,既要有高於無風險利率的現金收益率,有些程度更是得「大到不能倒」,如果以此觀點,台灣的金融業就很有出線的條件。
台灣金控業股利穩 配發率多數未縮水
全球金融業都壓縮現金股利,甚至不少如渣打、匯豐等英系金融集團,在政策限制下,股利與庫藏股等加惠股東動作,都被迫暫停。相較之下,台灣金控股今年現金股利配發手筆普遍較往年持平,統計15家金控公司中,只有富邦金(2881)、元大金(2885)、中信金(2891)及第一金(2892)在現金股利發放率上(編按:發放率與殖利率皆不計算股票股利),略為降低。
其中,富邦金長期配發率區間落在四至六成,今年略低於四成約37%,其餘三家則雖為近三、四年最低水準,但都還遠高於五年前水準,且像是元大金、第一金也適度搭配或拉高了股票股利,整體配發率仍持穩。整體金控的股利配發率來看,兆豐金(2886)、國票金(2889)超過七成居冠,開發金(2883)、永豐金(2890)、第一金、、合庫金(5880)、日盛金(5820)也都有六成以上水準。
如果以今年各家金控已經確定配發的現金股利來看,對照目前股價,包括國泰金(2882)、開發金、兆豐金、台新金(2887)、新光金(2888)、國票金、永豐金、中信金、第一金等,現金殖利率都有4.5-5%以上,比起美國十年期、三十年期公債的無風險利率,利差至少在3個百分點以上,絕對有其吸引力。
表、金控最新通過現金股利配發情況 註:配發率僅計算現金股利佔當期盈餘比例
|
今年現金股利 |
現金配發率 |
富邦金 |
2元 |
36.63% |
國泰金 |
2元 |
42.02% |
玉山金 |
0.79元 |
45.72% |
元大金 |
0.65元 |
37.14% |
兆豐金 |
1.7元 |
79.81% |
台新金 |
0.57元 |
47.53% |
永豐金 |
0.7元 |
63.06% |
中信金 |
1元 |
46.3% |
第一金 |
1.05元 |
67.74% |
合庫金 |
0.85元 |
63.91% |
日盛金 |
0.38元 |
48% |
Q1金控營運表現不算差 但Q2後核心收入有壓
以今年第一季各家金控業營運表現來看,雖扣除壽險金控有擴大處分股債的資本利得帶動收入外,其餘多數金控都因3月的金融市場劇烈波動,提列金融資產減損,導致獲利衰退,但光以核心收入來看,表現還算持穩,多數淨手續費收益還有銀行保險停賣前的搶買效應支撐,存放利差也因放款利率落後存款利率反應,呈現過渡性的擴大,特別的是因企業現金為王的氣氛,也放緩還款動作,加上台商回流延續,不少銀行企金放款都見到不俗的成長。
不過綜觀各家金融業者的評估,第二季後因財管挹注趨緩,將壓抑手續費走勢,淨利差全年肯定也是跌,經營團隊只能努力透過放款結構調整,讓淨利差維持在一定水準,但一般認為,全年淨利差下滑5個基本點以上,恐難避免,如果以放款維持低個位數成長的情況,各家銀行整體淨利息收入大概會有低個位數(0-5%)的年減。
至於手續費淨收益,像是富邦金已坦言,4月後客戶定存轉買財管商品的意願趨緩,其它家銀行也認為,存款替代性高的儲蓄型保單的停賣,將使得下半年銀行保險蒙受更大壓力,今年整體銀行的手續費淨收益預期也是持平至個位數年增或減間。
市場另個憂心的點在信用成本,但其實這也是國銀在歷經亞洲金融風暴、金融海嘯後,在風險承受力的改善上,表現最出色之處,不僅資產品質大幅改善,且新增逾放也控制在極佳水準,第一季除了新加坡油商的零星案件外,整體資產品質並未看到明顯轉壞。就算根據富邦金內部用最保守的經濟情境的壓力測試,全年信用成本拉高7-10個基本點,整體風險還屬可控,只是視每家金控銀行獲利佔比,可能對整體盈餘影響個位數,如果以信用成本上升7個基本點的保守假設,對各家金控的當年盈餘影響至多不超過10%,多數則在2-6%間,壽險貢獻大的金控如富邦金、國泰金還低於2%。
利率、匯率承受力 也是後市關鍵
對總經高度敏感的金融產業,利率與匯率的變數當然也不可能不考慮入內,只是到底何謂最後防線?各家評估方向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以利率來說,扣除如玉山金、中信金、國泰金等海外放款高的民營銀行,淨利差還有1.2%以上,其餘不少放款大行、特別是官股行庫,都已面臨1%保衛戰,概念上來說,如果平均淨利差是1%,等於100件放款只要一筆違約,該百筆放款的收益就歸零甚至轉賠,如果以目前央行重貼現率僅存1.125%,甚至低於金融海嘯期間來看,假設再降息一碼,重貼現率就會跌破1%,以目前國銀的淨利差相對放貸風險承受力來看,不對稱的問題就會更趨嚴重,對於部分退休人士高度仰賴定存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品質,恐怕也造成影響。
至於匯率,影響最大是壽險的海外投資,今年因CS傳統避險成本大降,各家壽險對今年全年的避險成本預期,多數會低於去年,第一季部分壽險因非美貨幣相對強勢,也適度提高了自然避險的比重,但隨預期美元仍將有一定支撐,後續仍將是動態調整。而以各家壽險業第一季底的外匯價格準備金來看,不少在去年大好年「晴天撐傘」增提的壽險,如國壽及富邦人壽該準備金都已超過百億元,富邦人壽甚至已逼近150億元,相較之下,新光人壽因去年底的準備金大舉回吐,導致第一季底準備金僅存20億元不到,假設未來匯率波動加劇,對壽險的獲利能力直接影響較大。
回到長期配息實力 台灣金融業還是有料可期
對長期資金而言,金融業的吸引力還是回歸股利配發能力,姑且不計算壽險業因金融資產評價的保留盈餘,以目前金融環境影響的常態獲利能力來看,銀行為主的核心收入確實有可能不增,信用成本走高應該也是經濟循環下行的必然走勢,扣除少數過往金融市場波動對當期盈餘影響過鉅的個別金控外,多數指標金控今年盈餘因大環境而年減10-20%,對照目前股價的隱含現金殖利率多數還有3.5%以上(編按:此未考慮今年將配息配股影響),換言之,若股價隨大盤修正適度回檔,讓明年隱含現金殖利率又拉高到4.5%以上,對長期買盤應該還是頗划算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