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在線》純網銀將上路 客戶分眾具挑戰
MoneyDJ新聞 2019-07-31 11:07:30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國內純網銀名單公布,三家送件業者通通有獎,全部入選,與之前預期發出兩張執照的方向不同,而三家業者股東結構雖各有強勢之處,但對這些入選的業者來說,如何在高資本額門檻與國內銀行服務已高度飽和下,殺出一條分眾市場,還是獲利的關鍵。
純網銀股東結構 電商/通訊業者占大宗 自從有網路交易行為後,走虛擬通路的純網銀就因應而生,1995年美國核可第一家純網銀營運後,最高峰時期一度達到500家,但目前僅存不到10家。2000年日本也跟進純網銀的運營,現階段有6家純網銀公司,中國大陸則在2015年由網路兩大指標公司阿里巴巴與騰訊集團發起的純網銀,開啟濫觴。
綜觀亞洲這些純網銀的原始發起股東,多數都來自網路電商、即時通訊軟體、電信業者甚或是一些科技集團,與金融業跨業成立。該等發起股東有幾個特色,一是會員多、二是在虛擬場域的實戰經驗豐富,兩個特色讓跨足純網銀更能貼近潛在的客群,降低取得新戶的成本,純網銀的發展也與金融科技的高度發展息息相關。
二家網銀剛剛好、三家就叫多?
而此次三家網銀同步中獎的消息一出,不少解讀認為恐將加速競爭,尤以台灣傳統銀行的供給就過剩,網銀加入戰局勢必也將是混戰。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解釋,三家純網銀各有不同的營運策略,且客群設定也不同,全球發展的經驗來看,純網銀對傳統銀行的影響也有限,更點出香港、日本及新加坡分別發出8張、6張及5張執照,韓國已有兩家純網銀運營中,主管機關也有意再加發執照。
從金管會主委的口中,純網銀的開放競爭,對傳統銀行生態衝擊可控,也是國際趨勢;事實上,純網銀的優勢在於低人力、營運場所等固定成本,涵蓋面也不受時空限制,如果以三家網銀客戶未來各擁百萬客戶來看,傳統銀行被分食200萬還是300萬客戶,差別沒這麼大,況且台灣使用者大概早就習慣跟多家銀行往來,但三家純網銀即便設定的客群看來有差異,實務運作難免還是有部分重疊可能,或許可能是此次放榜較感失落者。
純網銀等於小金雞 答案未必 只是拿下純網銀算不算得到金雞母?答案應該未必,樂觀者從日本經驗來看,6家純網銀開業五年內全數都有獲利,當中最賺錢的就是此次也加入跨海戰的樂天;不過最早發展的美國網銀,20多年來汰弱換強的動作未歇,國際間也不乏純網銀初期資訊系統等投入成本,較燒掉了初期投入資本額的案例,回過頭來看,純網銀只能看作開了另一個虛擬金融服務的場域,賺不賺錢、還是得回歸個別策略。
以台灣來看,資本額初期設定百億台幣的門檻,就比日本及韓國高出許多,金管會當初的解釋是從國外經驗來看,不少廠商初期資訊系統的投入,就燒掉半個資本額以上,當初選擇資本額的高門檻,過濾了參與廠商的基本條件,也解決了未來純網銀短期資本不足的增資問題,降低管理難度,但墊高廠商獲利的難度。
回歸國內純網銀到底何時可以獲利,客群設定與生態系大小應該是關鍵,特別是國內長期都處於Overbanking的情況,如台新銀、國泰世華銀、華南銀、兆豐銀等,都已經設定數位網銀第二品牌,如何與傳統銀行的數位服務,做出區隔,定位出更明確的藍海,是第一關鍵。
而數位金融服務靠的是虛擬場域,生態系的延伸是重點,這個仰賴的是數據共享的概念,如果與銀行業合作,靠的就是開放銀行的消費者數據自主,但不少金融科技業者批評,台灣開放銀行走港星模式,雖然快、但是因不如英國及歐盟具備強迫性,只能算是開了小門,未來純網銀如何在現有資源下,以最低的成本接觸到最多的潛在客戶,提供符合痛點的服務,還有考驗。
純網銀最快明年4月上路 資安/產品定位仍有考驗 根據金管會的預估,最快純網銀能在明年4月上路,三家業者也磨拳霍霍,但在正式上路前,資訊系統的穩定與交易的安全性,是必要前提;而能不能推出讓人眼睛一亮的產品,與傳統金融業區隔,不再只是價格的掠奪戰,考驗這些新創背景股東的靈活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