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在線》中碳/立凱新動能,佈局儲能電池材料
MoneyDJ新聞 2020-12-17 11:47:52 記者 劉莞青 報導
ESG(環境、社會、企業治理)儼然已成未來全球投資新趨勢,產業橫跨半導體、紡織等均可見到業者積極投入環境保護相關舉措,其中太陽能與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的蓬勃發展亦從發跡的歐洲等地往亞洲蔓延,而再生能源的發電不穩定性,則促使與再生能源搭配的儲能設備成為不可或缺一環,不少台廠也鎖定儲能商機積極搶進,儲能設備當中,電池仍是最關鍵零組件,台廠電池材料廠商中碳(1723)與立凱-KY(5227)則是已針對最具規模的日、韓儲能廠商展開布局。
電動車發展促鋰電池量產,成本下降成儲能電池首選
(資料來源:TrendForce)
儲能於目前全球各地電力系統中主要扮演「消峰填谷」的角色,為再生能源於發電高峰時將多餘電力進行儲存,並且在用電高峰彌補再生能源不足之處,據TrendForce綠能研究調查來看,未來在城市智慧化趨勢引領下電力系統將由現在的集中式能源發電轉變為智慧分散式電網配置,因此全球大型儲能(BESS)容量將有望在2020年達到 3.2GW,且2019至2024年的年複合成長率更將達到22%。
隨大型儲能成長,當中最受矚目的零組件則仍是以電池為主,過往儲能電池的種類選項多元,包含鋰電池、鈉電池(鈉硫電池、鈉氯化鎳電池)、鉛酸電池、鎳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氫能電池、液流電池等等;其中鋰電池能量密度高,電池循環次數與充放電效率表現皆佳,過往則因成本太高競爭力不如鉛酸電池,但隨著電動車普及,鋰電池規模持續放大,鋰電池成本也逐漸降低,掌握鋰電池生產技術等日、韓、中等大型廠商Panasonic、LG、BYD,也多積極發展儲能業務。
日本儲能發展具規模,韓國緊追在後
也由於日本、韓國等鋰電池製造商同時為目前發展儲能業務的主要廠商,台廠如想切入相關供應鏈,也多以日、韓廠商為主展開認證,其中,鋰鐵電池材料廠商立凱-KY、鋰電池負極材料與煤化學大廠中碳均已展開與日、韓儲能電池大廠的認證作業,目前中碳已順利取得客戶認證,今年已有出貨、明年對營收貢獻看增。
以日本儲能大廠來看,除了Panasonic由於是特斯拉供應商,鋰電池開發技術成熟外,還有東芝(Toshiba)、日立、三菱等廠商,日本廠商除了積極搶進世界各地的大型儲能專案之外,國內市場本身也因為家用太陽能併網系統優惠收購已經到期,陸續改裝儲能設備,將過往由電力公司收購多餘發電量改為儲備使用。
中碳負極材料業績盼藉儲能升溫;立凱仍需時間
台廠當中鋰電池材料廠商不分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過去均受電動車市場牽引較深,特別是過去五年,中國市場挾大量補助政策,帶動電池材料一度有榮景,惟中國許多材料業者擁補助優勢,電池材料很快進入殺價競爭,也影響台廠獲利能力,不過隨著全球再生能源興起,再生能源相對不穩定供電生態往往需儲能配套措施,儲能商機也備受矚目,目前台廠包括中碳、立凱均積極與日、韓等電池大廠進行認證,今年雖然營收貢獻不多,但明年起將陸續增加相關營收比重。
以中碳營收比重來看,在過去中國電動車大幅成長的階段,中碳中國客戶拉貨積極,一度帶動中碳負極材料介相碳微球2018年出貨曾經一度佔到營收比重8%;近期則是受到中國電動車整併激烈,加上中國業者受政府補助支持,價格競爭力更強,中碳負極材料出貨轉趨下滑,2019年營收占比降至5%,近期切入儲能後,則有望再重拾成長。
立凱在電動車電池鋰鐵材料由於受到中國同業競爭影響,2018年出貨量銳減;2019年則成功切入湯淺等日本汽車起停電池廠商供應鏈,搶攻起停電池由鉛酸電池轉用鋰鐵電池商機,2019年出貨狀況大幅改善;今年上半年則因車市需求轉弱、營運同步下滑,但下半年出貨已經隨車市回穩。立凱也持續尋求下游新出海口,去年起展開與日韓儲能廠商認證,今年將陸續完成,預估最快可望從明年起開始出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