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8-02-26 10:29:08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即使美國股市最近重挫,聯準會(Fed)上週五(2月23日)呈交給國會的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依舊直指,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本益比仍直逼90年代末期高峰。美國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見圖)對此深有同感,他上週六在寫給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 Inc.)股東的信上大嘆,過去一年根本找不到價格合理的公司可併。
巴菲特在信上指出(見此),截至去(2017)年底為止,波克夏握有1,160億美元的現金和美國國庫券(平均到期時間為88天),比2016年底的864億美元還多,如此龐大的流動性,卻只能賺取微薄利息,也遠超過他跟夥伴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希望擁有的數字。
巴菲特說,他在尋找新的併購標的時,最重視公司的長期競爭優勢、有能力又優質的管理階層、經營用的有形淨資產報酬優渥、內部有成長機會且報酬具吸引力,以及合理的併購價格(sensible purchase price)。最後一個條件,在波克夏2017年審視的所有潛在併購案中,成為一大阻礙,因為那些運作良好(但非頂尖)的企業,價格都已創下歷史高。
巴菲特抱怨,對那些樂觀的併購軍團來說,價格似乎根本不重要。為何大家會瘋狂整併?這有部分是因為,執行長時通常都是由「樂觀進取」(can-do)的人擔任,若華爾街分析師或董事會慫恿這種個性的執行長去考慮潛在併購案,那就好像告訴你青春期的小孩快去擁有正常性生活。
急著想併購的執行長,永遠不缺樂觀的預測來讓行動顯得合理。部下們也會歡欣鼓舞,對前景畫出大餅,夢想薪水隨公司規模水漲船高。嗅到有龐大手續費可圖的投資銀行,更會鼓掌叫好。倘若標的物的歷史績效無法證明併購案確實可行,大量「綜效」隨時可被預估出來,試算表永遠不會讓人失望。
巴菲特直指,2017年超便宜的債券俯拾皆是,進一步催化併購活動。畢竟,若以發行債券的方式來併購,即使收購價碼超高,每股盈餘也會獲得提振。然而,波克夏向來都以股權執行併購案,也從不考慮綜效這種虛無飄渺的問題。雖然不願利用槓桿,使波克夏過去幾年的報酬大受拖累,但巴菲特跟蒙格都認為,為了你不需要的東西去冒險,簡直太瘋狂。
CNBC報導,目前距離波克夏上一次的大型投資案,已有兩前之久,當時巴菲特是斥資320億美元,併購美國航太暨工業精密金屬零件製造商Precision Castparts Corp.。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