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3-04-12 13:33:11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中國網報導,日前《中國宏觀金融分析》(下稱《分析》)今(2023)年第一季發布會於昨(11)日舉辦,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宏觀金融分析團隊以「通貨膨脹v.s.通貨緊縮」為主題,從國際、中國國內兩方面分析第一季宏觀金融形勢。團隊認為,首季主要發達經濟體仍面臨顯著的通膨壓力,歐美大幅快速升息已深刻改變全球金融市場走勢,使風險偏好降低和風險溢價擴大。與此同時,今年中國經濟開局整體向好,但在經濟恢復發展過程中,需求不足和預期不穩仍是主要矛盾,通貨緊縮風險隱現,主要表現為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和PPI(生產者物價指數)雙降,以及M2(廣義貨幣)與M1(狹義貨幣)、社融剪刀差擴大。
在國際部分,歐美通膨頑固,升息方向或難逆轉。該《分析》認為,未來歐美貨幣當局的政策兩難會進一步顯現,迫於通膨壓力未來美國聯準會仍可能繼續升息1~2次,每次升息25個基點,這將使得美國經濟成長繼續承壓,從歷史經驗和現實進展來看,未來全球金融動盪有可能持續蔓延,但演化成系統性金融危機的概率較低;疫情和地緣政治衝突的持續性影響,以及緊縮性貨幣政策疊加金融動盪將進一步收緊信貸條件,使全球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全球經濟復甦動能減弱,美國經濟軟著陸面臨較大壓力。此外,歐美貨幣政策緊縮、銀行風險上升和經濟增速放緩具有顯著的負面外溢效應,全球宏觀金融形勢迅速演變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較大挑戰。
而面對挑戰,該《分析》指出,中國應時刻警惕外部政策變化,用好用足宏觀政策工具,加強宏觀審慎管理,著力提振市場預期,緩釋外部政策衝擊;應密切關注歐美銀行業風險演進情況,防範海外金融動盪對中國國內的傳導,避免風險連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應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基本穩定,優化短期資本流動管理,推動中國外貿轉型升級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以高水準對外開放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在中國國內部分,《分析》認為,中國目前通貨緊縮壓力主要來自內需不足和外需回落造成的負向產出缺口,以及收入預期不穩、風險偏好下降和資產縮水引發的居民資產負債表收縮,輸入性通膨風險整體可控。內需乏力表現在三方面,一是消費回暖偏弱,由於疫情對居民收入和就業預期造成的「疤痕效應」,疫後報復性消費並未出現。二是房地產投資回暖主要由補繳的土地購置費拉動,房企購地積極性仍未提振。三是由於需求不足引發價格下降,工業企業盈利不佳,製造業投資承壓增長。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宏觀金融分析團隊表示,通縮風險隱現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CPI和PPI形成了弱通縮的格局,今年2月CPI已經降到了1%,創歷年的新低,核心CPI也降到了0.6%的低位;二是M2與M1、社融剪刀差呈現雙擴大的趨勢。從去年3月份以來,中國M2增速回升至12%的高位水平目,跟M1和社融的剪刀差都在逐步擴大。
該《分析》亦認為,若不考慮去年第二季的低基數效應,預計今年中國經濟走勢前低後高,全年GDP增速有望達到5.3%,並保持2.0%左右相對溫和的通膨水準。宏觀政策有必要延續擴張基調,著力於改善預期和擴大內需,以提振消費為抓手疏通寬貨幣向寬信用的傳導鏈條;避免預期轉弱長期化,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消費能力,加固房地產市場復甦基礎,防止經濟陷入通貨緊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