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總理:目前全球通膨率相當高,各國央行須採取激烈措施因應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抑制通貨膨脹措施或使經濟衰退但必須採取
一、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本(2022)年5月20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指出,受益於各國政府推出的振興配套,全球經濟於去(2021)年開始逐漸走出新冠疫情的陰霾,復甦速度超出預期,但美國及某些歐洲國家在經濟明顯復甦時,出於政治考量,仍持續大手筆推動刺激方案,使得相關國家的通貨膨脹在俄烏戰爭前即已飆升,戰爭爆發後,能源及糧食供應受影響,導致通膨進一步惡化。
二、 李顯龍總理表示,一年前某些央行認為可控制通膨,反而擔心通貨緊縮(deflation),希望將通膨率提高至平均2%的水平,但目前全球通膨率相當高,各國央行須改變立場,採取激烈措施因應,才能加以抑制,儘管相關措施可能造成經濟衰退,但必須進行,以避免「通膨預期」在民眾心底紮根。
三、 「通膨預期」是指社會普遍預期物價會上漲,商家因而提高價格,民眾亦提前採購物資,此社會心理反應將使通膨更不可避免,甚至提早出現。然而,央行倘採取激烈的緊縮政策抑制通膨,經濟成長將減速,甚而呈現衰退現象,但「經濟衰退」是各國不得不承受的風險,因倘放任通膨加劇,全球將面臨更棘手的難題。
四、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自2021年10月以來,已連續3次緊縮星元貨幣政策,近期東協地區的部分國家央行亦接連宣布加息,但仍有國家選擇採取觀望態度,擔心緊縮貨幣政策將衝擊得來不易的疫後經濟復甦。
五、 李顯龍總理認為,克服經濟難題須全球攜手合作,但目前的困境在於經濟大國不合作,此不僅影響全球經濟,亦影響各國因應大流行病、氣候變遷、核擴散等問題。雖然全球經濟局勢堪憂,亞洲部分新興國家外債亦擴大,但整體而言,目前亞洲並未面臨陷入金融危機的風險,因為相較於1997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目前新興國家的債務沒當時嚴重,現在的債務多以當地貨幣計價,不似當時以美元計價。(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