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4-05-13 06:40:17 記者 黃文章 報導
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三大農產品期貨5月10日全面上漲,7月玉米期貨收盤上漲2.9%至每英斗4.6975美元,7月黃豆上漲0.9%至每英斗12.19美元,7月小麥上漲4.1%至每英斗6.6350美元,因擔憂俄羅斯霜凍天氣令作物受損的影響。上週,黃豆、小麥、玉米分別上漲0.3%、6.6%、2.1%。
美國洲際期貨交易所(ICE Futures U.S.)7月棉花期貨5月10日下跌1.6%至每磅77.31美分,上週下跌1%;7月粗糖期貨下跌1.4%至每磅19.30美分,上週上漲0.1%。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5月10日報告顯示,截至5月7日,資金管理機構(主要為避險基金)以及其他大額交易人所持有的芝加哥小麥期貨投機淨空單較前週減少27%至17,785口,淨部位創下2022年11月以來的新高。玉米期貨投機淨空單較前週減少78%至31,354口,淨部位創下去年8月以來的新高。黃豆期貨投機淨空單較前週減少63%至60,048口,淨部位創下去年12月以來的新高。
美國農業部5月9日公佈4月26日至5月2日的一週出口銷售數據顯示,去年6月起的2023/24年度,小麥一週出口簽約淨銷量41,100公噸,因銷售年度接近尾聲轉至下年度的影響,銷售增加主要來自於韓國(22,000公噸)、巴西(16,500公噸)。
2024/25年度小麥一週出口淨銷量較前週的406,900公噸略減至406,000公噸,銷售增加主要來自於墨西哥(123,200公噸)、巴拿馬(121,900公噸)、日本(54,600公噸)、目的地未知的地區(45,000公噸)、宏都拉斯(21,200公噸)。
小麥當週出口裝船量337,5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減少34%與39%,主要出口市場為菲律賓(128,600公噸)、墨西哥(97,500公噸)、中國(52,300公噸)、韓國(22,000公噸)、巴西(16,500公噸)。2023/24年度至今,美國小麥出口量年增2%至1,707萬噸。美國農業部4月報告預估2023/24年度小麥出口量將年減6.4%至1,932萬噸。
去年9月起的2023/24年度玉米一週出口簽約淨銷量889,2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增加17%與23%,銷售增加主要來自墨西哥(193,400公噸)、日本(118,200公噸)、韓國(113,600公噸)、哥倫比亞(103,700公噸)和台灣(70,300公噸)。
玉米當週出口裝船量1,231,2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減少11%與21%,主要出口市場為墨西哥(415,600公噸)、日本(336,900公噸)、沙烏地阿拉伯(118,500公噸)、哥倫比亞(114,900公噸)和中國(82,000公噸)。2023/24年度至今,美國玉米出口量年增30%至3,444萬噸。美國農業部4月報告預估2023/24年度玉米出口量將年增26%至5,334萬噸。
去年9月起的2023/24年度黃豆一週出口簽約淨銷量為428,900公噸,較前週與過去4週均值分別增加4%與21%,銷售增加主要來自於目的地未知的地區(168,800公噸)、埃及(70,800公噸)、土耳其(60,000公噸)、阿爾及利亞(45,000公噸)和中國(18,000公噸)。
黃豆當週出口裝船量為304,500公噸,較前週增加13%,較過去4週均值減少27%,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91,500公噸)、埃及(84,800公噸)、墨西哥(50,200公噸)、印尼(23,400公噸)和日本(14,800公噸)。2023/24年度至今,美國黃豆出口量年減19%至3,868萬噸。美國農業部4月報告預估2023/24年度黃豆出口量將年減14.6%至4,627萬噸,較前月預估下調54萬噸。
中國海關5月9日公布,1-4月份,中國黃豆進口量年減2.9%至2,715萬噸,其中4月份進口量年增18%至857.2萬噸。2023年,中國黃豆進口量年增11.4%至9,941萬噸,創下史上次高,僅次於2020年的1.002億噸。中國是最大的黃豆進口國。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初步預測,9月1日開始的2024/25銷售年度,美國黃豆產量預估將年增8%達到創新高的45億英斗,黃豆壓榨量預估將年增4%達到創新高的24億英斗,黃豆出口量預估將為18.75億英斗,較上年度增長9%,但比過去3年的平均值低了12%。壓榨量將佔總消費量的55%,出口佔比則為43%。
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長期展望報告,未來十年,巴西、美國和阿根廷三國仍將是全球最主要的黃豆及黃豆產品出口國。預計到2033/34年度,巴西、美國和阿根廷三個主要黃豆出口國的出口量將佔全球黃豆貿易的90%。中國仍將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豆進口國,至2033/34年度將佔全球黃豆進口量的62.4%。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