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8-09-26 14:32:52 記者 陳苓 報導
中美大打貿易戰,北京又持續去化金融槓桿,民間企業快活不下,出現「國進民退」的現象。至少有十家民營公司退場、轉為國營。學者警告,「國進民退」將削弱中國經濟活力。
民營企業退場,主要是資金斷鏈,營運陷入困境。華爾街見聞報導(見此),中國銀行業對國企和民企有差別待遇,銀行樂於放款給風險小的國企,但是不願放款給民企。舉例而言,2016年企業新增貸款,78%流向國企;民企僅獲得17%、約人幣1.5兆元。
近來私營企業的虧損比例明顯提升,今年年初衝上金融危機以來新高。背後原因可能是去槓桿和國企民企的差別對待造成。嚴格的去槓桿政策實施以來,讓原本就融資不易的民企,籌資更為艱難,經營雪上加霜。
金融時報報導,北京大打影子銀行,國企能從銀行取得資金,影響不大,但是主要靠影子銀行融資的民企可就慘了,資金急凍。中國常熟農村商業銀行的研究部門主管Rong Ling說,中國經濟趨弱,現在放貸非常謹慎。對於民企,只做貸款回收、不做放款。
今年以來至少有21家民企出售大量股份給國企,其中10家民企的最大股東更變成國企,等於被收歸國有。民企大賣股,部分原因是民企為了求取資金,把股票當成抵押品,換取銀行貸款。可是今年陸股暴跌,債權銀行需要出售作為擔保的股票。民企不希望銀行拋售股票,找上滿手資金的國企求救。
儘管中國大企業多是國營公司,但是民企才是中國經濟成長的主要推手。數據顯示,中國GDP成長有60%來自民企、新工作90%來自民企、中國年度稅收也有一半來自民企。
金融界報導(見此),中國社科院的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演講表示,國進民退是經濟下行壓力的自救措施,不這樣做,恐怕就得不到資金,成本降不下去。
李揚指出,國進民退的問題是,國企效率普遍低於民企。要是國企向民企派領導、派書記等等,很有可能窒息了民企的生命力。他呼籲,應該管資本不管企業,透過國企收購,注入資本和政策,但是不要管企業,不要派幹部。如果不認真落實國企改革的話,過兩年後果堪憂。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