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4-11-13 08:13:11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中國、南韓企業目前皆面臨訂價能力下滑的難題,自由貿易協定(FTA)會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嗎?
彭博社報導,以Chetan Ahya為首的摩根士丹利證券(大摩)研究團隊發表報告指出,亞洲許多國家正面臨「通膨進一步下滑(disinflation)」的難題,在10個亞洲主要經濟體(日本除外)當中包括中國、南韓等國正面臨生產者物價通縮問題,突顯出企業喪失訂價能力以及商品報價下滑等現象。大摩指出,亞洲各國貨幣決策當局不願寬鬆銀根恐將導致問題進一步惡化;生產者物價通縮會導致消費者物價增幅趨軟、進而使得名目GDP增幅下滑、帶動實質利率走高。
大摩指出,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台灣以及香港目前也都面臨生產者物價通縮的問題。包括中國、南韓等7個亞洲經濟體的負債GDP佔比逼近或已高於200%,值得密切關注;亞洲企業資產負債表承壓後、當地消費者也面臨債台高築的問題。
英國電訊報12日報導,大摩指出,中國82%的生產者商品物價呈現年減;泰國、新加坡更分別達到90%、97%。過去六年來,亞洲(日本除外)整體的負債GDP佔比自147%升至207%。Ahya表示,包括義大利、法國、荷蘭以及歐元區多數地區都跟亞洲一樣面臨負債GDP佔比居高不下的問題。
野村證券統計顯示,新興亞洲(包括印度)綜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在今年9月轉為負值,而這些都還是在日本央行(BOJ)突然端出強化版「質化/量化貨幣寬鬆政策(QQE)」以及布蘭特原油持續破底之前。
Ahya自2011年以來每年皆獲《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雜誌票選為最佳經濟分析師。
2014年10月中國全國PPI年減2.2%、連續第32個月呈現負成長,創史上最長負增長紀錄;降幅創今年3月(2.3%)以來新高。中國10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1.6%、與9月增幅相同,為2010年1月以來最低水準。美銀美林證券9月發表報告指出,2014年的中國很像1992年的日本,中國的經濟狀況可能比外表看來還要脆弱、目前可能正進入資產通縮階段。世界銀行上個月發布報告指出,2008年至2013年期間中國信貸增速只有愛爾蘭爆發金融危機前可以相提並論
南韓去(2013)年通膨僅達1.3%、創14年以來新低。南華早報10月28日報導,南韓家庭的負債金額目前達年度可支配所得的1.6倍、比美國在遭遇金融危機前的1.4倍還要高。CNBC.com 10月29日報導,本週稍早公佈的韓國央行(BOK)調查顯示,未來12個月的消費者通膨預期已跌至2002年開始統計以來最低紀錄。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