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1-12-14 14:48:09 記者 陳怡潔 報導
聯博投信今(14)日發表與臺灣大學合作的「臺灣投資人大調查」,結果顯示,臺灣投資人行為總指數為57分,位於「中立偏理性」的及格邊緣,調查也顯示臺灣投資人的投資決策傾向偏保守;另外,調查發現臺灣投資人有6種截然不同的投資個性,其中,慢熱型投資人佔比19%略高,守舊型投資人佔比15%、直覺型投資人佔比17%、從眾型投資人15%、分析型投資人17%、審慎型投資人佔比為17%。
聯博投信指出,長期以來,聯博致力於協助投資人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持續向長期投資目標邁進,避免行為盲點造成投資虧損。今年,聯博與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黃從仁副教授合作開發一套結合行為金融學、認知心理學與AI機器學習等技術的「投資行為測驗遊戲模組」,並進行「臺灣投資人大調查」實測,揭開臺灣投資人行為全貌。本調查找出臺灣投資人具有六大投資個性,經深入分析受試者的「投資決策傾向」、「人格特質」與「風險意識」等三大行為特徵群,調查結果發現臺灣投資人投資決策傾向偏保守。
本調查針對20歲以上具有投資經驗的臺灣投資人進行大規模實測。調查結果顯示,臺灣投資人行為總指數為57分(滿分為100分),位於「中立偏理性」的及格邊緣。該行為指數共由十二種行為特徵程度綜合判定,分析結果發現臺灣投資人的行為優點在於,做投資決策時並不會過度仰賴他人意見,較能理性判斷市場訊息與輿論才做出投資決策;不會過於盲從,且較不短視近利;也不會過度放大自己對投資成果的控制性,過於沉浸在過往的投資成敗中,因此整體投資行為偏理性。
而拖累行為指數表現的主要因素有三:其一,臺灣投資人趨避風險分數為51分、趨避損失分數為33分,也就是說臺灣投資人雖不會一味競逐高風險高報酬的產品,但趨避損失影響著投資人的決策,因此投資人對於「最壞的時代」的感受會比「最好的時代」強烈許多,遇到虧損時投資配置會轉趨保守。其二,親和偏誤程度與現狀偏誤傾向較高,分數分為58分與74分,會傾向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且在市場風向變化或是面對不熟悉投資策略時,臺灣投資人傾向較保守的維持現狀,以不變應萬變。其三,嚴謹認真僅為32分,代表投資人較少積極蒐集資訊,做投資決策時,可能沒有做好完整的研究,較容易僅依手中現有的資訊作判斷。
黃從仁表示,本次的投資人行為大調查有別於傳統的問卷形式,而是開發一套專為臺灣投資人量身打造的線上測驗工具。透過這套沉浸式體驗的遊戲,玩家需在不同的情境中盡力獲得最好的遊戲排名;而臺大研究團隊採用AI人工智慧中常用的機器學習技術,解讀出玩家遊戲行為背後的決策傾向與模式。這套線上測驗工具共找出臺灣投資人具有6種截然不同的投資個性,且根據大調查結果發現,臺灣投資人六大投資個性分佈大致平均,以慢熱型投資人佔19%略高,守舊型投資人15%、直覺型投資人17%、從眾型投資人15%、分析型投資人17%、審慎型投資人17%(附圖)。
進一步進行人口交叉分析,在性別差異分析中發現臺灣男性的投資個性以慢熱型(20.1%)和分析型(18.3%)比重較高,女性則以審慎型(19%)與從眾型(16.6%)相對多於男性。黃從仁說明,調查結果顯示臺灣男性的投資個性相對理性沉穩,女性則較容易受趨避情緒或他人意見。而影響臺灣男女性投資個性背後的顯著特徵各異其趣,男性相對能較快速掌握新事物或環境的遊戲規則、做決策後較不會後悔、對損失較為敏感、且傾向追求短期的獲利;反觀女性則比較趨避風險,投資行為較為保守。
另一方面,檢視世代差異分析中發現,年紀與認知能力牽動投資個性。目前社會新鮮人(20到29歲),以直覺型為主(28%);職涯初升段(30到39歲)多為審慎型(23.1%);職涯黃金期(40到49歲)多為慢熱型(25.1%);屆齡退休或已退休者(50歲以上)則多是從眾型 (22.2%)。黃從仁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年輕人比較缺乏耐心或經驗,較常透過直覺制定投資決策;壯年族群相對重視理性分析而非直覺思考;年長者則可能因為認知能力逐漸衰退或自認已有投資經驗,比較不會積極探索相關資訊,因此有較強的親和偏誤,偏好投資自己熟悉的產品或追隨他人投資選擇。
聯博投信董事長翁振國指出,根據內政部公布「109年簡易生命表」,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1.3歲,其中男性78.1歲、女性84.7歲,皆創歷年新高。臺灣投資人即將面臨更長的退休生活,並需要克服景氣週期的市況變化,若投資出現不自知的不理性行為,將使得退休理財規劃偏離原訂的目標,這凸顯長期投資的重要性。因此,聯博投信提供投資人三大建議,協助投資人克服情緒影響投資決策。
翁振國指出,建議一是積極投資、擴大資金基礎,退休仍應維持保守投資。臺灣投資人整體投資行為較為保守,這與2018年公布之聯博投信女性壓力指數大調查有相似之處,也就是儲蓄險、活存與定存是臺灣人主要仰賴的退休理財工具。要克服趨避風險的行為,聯博建議,投資不應該走向兩極化,過於保守的持有現金或約當現金之資產,或是深入險境的高風險投資都未必是最適投資策略。而是應該依照個人風險屬性與人生階段,採用不同的理財規劃。
翁振國表示,建議二是善用多元配置,尋求多元專業資訊。臺灣人普遍有親和偏誤以及傾向維持現狀的特徵。市場變化時,要克服人性上的弱點並不容易,聯博建議可善用多元配置的優勢,利用專業經理人判斷來延伸投資觸角,接觸自己過往不熟悉或是沒有投資過的國家與資產類別。由於市場很少會出現所有資產齊漲齊跌的狀況,即便投資人未能及時反應市況做出調整,運用高度分散的投資組合,適度配置於高品質股票、投資級債券與高收益債券等,如基金經理人也會視市況調整各類股債等資產的投資比重,將有助因應自己的親和偏誤與傾向維持現狀的盲點。
翁振國指出,建議三是藉助工具認識自身投資個性,截長補短。單憑一己之力克服行為慣性絕非易事,因為投資人往往並不自知。且臺灣投資人較少花時間為投資做足功課,甚至可能誤以為自己已經做好萬全準備了。聯博建議投資人以輕鬆兩步驟做為投資起手式。首先,建議投資人先「知己」,藉由行為測驗工具或是諮詢專業的理財顧問,幫助自己意識到有哪些行為慣性、或是行為盲點。第二步則需要「知彼」,盡早開始接觸投資市場,善用自己閒暇時間了解市場的運作、投資產品的特色,並多累積投資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