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股票過程中,如何評價估算出公司的概略價值,然後據以估計其股票的價值是件重要的課題。在學術界有許多複雜的模型來計算每股價值,但在投資實務中,大部分還是利用一些簡單的等效模型,如現金股息折現模型(DDM),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DCF),或是用一些簡單的比率,如本益比(P/E),價格淨值比(P/B),價格營收比(P/S),本益比成長率(PEG)等來做為股票價值的評價方法。
每一種評價方法都有其適用上的限制,每種行業特性不同,其評價方式也會隨之而異。即使是針對某一特定行業,只用單一方法有時也有所不足,無法有效地評價公司的價值,因而需要數種方法並用,而後找出其大概的平均值。此處簡單介紹現金股利折現法概念及其使用限制。
現金股息折現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與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Discounted Free Cash Flow)是學術上及實務上都很常用的評價方法。
所有金融商品的購買在概念上都是以現在的價格支出購買未來的現金收入。
舉例來說,購買債券是要買未來的利息收入及債券到期時拿回本金,股票的購買則是換取未來的現金股息及有一天將股票賣掉時可拿到的現金。這些都代表未來的現金流量,只是這些現金流量可能是固定的,如固定利率的利息,也可能是不固定的,即公司發的股息。
既然我們投資是為了換取未來的現金收入,那合理的股價就是這些未來的現金收入的現値,因此折現模型在學術上就成為評價的基礎。
現金股息折現模型的想法最為直接,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現金的流出流入。不過股票的現金股息是不固定的,因此為了要使用這個評價方法,投資人需自行預估未來現金股利的發放水準。然而,很多成長中的公司從不配發現金股利,如此一來這個方法就不適用了。此時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便成為其替代方法。
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則是先評估公司的整體價值,再扣除特別股的價值後,就是普通股股東權益的價值。接著再依流通在外股數計算出每一普通股的價值,也就是公司股票的合理價值。自由現金流量是指公司在扣除營運所需資金及支應維持競爭力的資本支出之後,所剩餘且可自由運用的現金。而公司的價值就取決於其產生自由現金流量的能力。
不論是現金股利折現法或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都須對公司的未來做長時間的預估。但預估總有誤差,尤其對較長遠的未來做預估的準確度更低。這是這兩種方法的弱點。但對於可預測性高的公司來說,這兩種方法的評價結果都有其實用價值。
以股利折現評價普通股價值共有三種模式:
1.股利零成長的股利折現模式
2.股利固定成長的股利折現模式
3.股利非固定成長的股利折現模式
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法 :
1. 自由現金流量(FCF) = 來自營運活動之現金流量 – 必要之資本支出
2. 公司價值 =自由現金流量以WACC折現
WACC:公司資金的加權平均成本
3. 股東權益價值 = 公司價值 – 負債價值
4. 普通股每股價值 = 股東權益價值 / 普通股流通在外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