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簡介
1.沿革與背景
公司成立於1991年8月29日,總部位於台南安定,母公司為上曜,其持股18.39%,主要產品為PU合成樹脂、PU接著劑、尼龍樹脂、聚酯多元醇等項目,2000年3月於上櫃市場掛牌交易。
2002年1月設立永盛國際有限公司,同年透過永盛於大陸惠州投資設立惠州永捷高分子有限公司。2004年6月轉投資設立越南永捷高分子責任有限公司。2009年6月成立電子材料研發部門。
公司近年積極跨足綠能、先進材料領域,目前已取得工研院可撓性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Flexible OLED)技術轉移,可結合高分子樹脂的混合材料,進軍可撓式OLED市場大餅,擴增營運成長空間。
2019年9月20日,公司更名為「永捷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營業項目與產品結構
2017年度營收比重分別為:聚酯多元醇48.6%、PU合成樹脂48.3%、其他2%、TPU 1.1%。
.PU合成樹脂:鞋類、皮包、成衣用PU合成皮及人工皮革。
.PU接著劑:PU合成皮、PVC乳膠皮及榔皮接著、尼龍定型及各種纖維接著。
.尼龍樹脂:製造雨衣、皮箱、帳篷等防水尼龍布。
.聚酯多元醇:TPU原料。
產品圖來源:公司官網,http://www.ubest-polymer.com/
二、產品與競爭條件
1.產品與技術簡介
公司初期僅生產乾式、濕式合成皮用樹脂,1991年成立研發部門後,開發研發綠標耐曲折系列、Lamy Suede&Nubuck系列乾式及濕式產品,2006年研發與真皮替代性樹脂,2008年開發水性PU環保型樹脂。
2011年購入奈米研磨機,製程提升至20奈米,使有機物不吸光、透光率高,可取代原使用部份玻璃物質產品或加強壓克力透光度;在樹脂方面還擁有合成、配方調配、分析、檢測的核心技術,研發採取具利基性產品策略,來增加利潤、競爭力、客戶依賴性。
產品研發方向還可配合客戶需求,並著眼於高功能性需求開發技術,研發應用於PCB銅箔基板(CCL)與取代面板導電膜等產業之PU複合材料,其主要是利用現有的乾式PU和油性PU、水性PU技術與特性為基礎,原材料為Clay和CNT等,開拓銅箔基板、面板ITO導電膜、3C機殼、碳纖維複合材料等領域。
2012年度越南廠與台灣廠切入醫療用及工業用手套領域。2014年度規劃切入醫療及汽車領域。
2.重要原物料及相關供應商
主要原料為DMF(二甲基甲醯氨)、MEK(丁酮)、甲苯、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PPG、1.4丁二醇、EG(乙二醇)、MDI(二異氰酸二苯甲烷)、TDI(二異氰酸甲苯),其中,聚酯多元醇為公司自行生產供應,DMF、MEK、甲苯、EG全部在國內採購,TDI、MDI、1.4丁二醇等原料,國內尚無廠商生產,需仰賴進口,因此原料價格較易受到國際石化景氣及供需關係影響。
3.產能狀況與生產能力
生產基地包括台南安定廠、麻豆廠、大陸惠州廠、越南廠。PU合成樹脂、PU接著劑、尼龍樹脂、聚酯多元醇等產品合計年產能為23,120公噸。
4.新產品與新技術
開發高耐磨運動鞋材用合成皮系列、環保水性含浸樹脂、高固含量環保型樹脂、環保型聚酯多元醇等項目。
三、市場需求與銷售競爭
1.產業結構與供需
合成樹脂為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是製造塑料、合成纖維、塗料、膠黏劑、絕緣材料等基礎原料,為石化工業中重要的一環,也是重要基本工業之一,廣泛利用於電子、合成皮、纖維、建築、航太運輸、造紙、汽車、光電資訊等產業,對台灣總體經濟發展影響深遠、範圍極廣,甚至連世界各國都會為該產業投入大量資金及人力,促使其發展成國家主要產業。
不過,合成樹脂工業因部份產品利潤已受市場競爭影響,導致低毛利商品隨著下游低階產品需求市場而外移,尤其外移大陸、越南市場更加明顯,國內市場需求及生產業者則開始走向高附加價值產品,同時擴大市場規模,放眼國際,轉型發展趨勢及策略,且著手開發新型技術,如奈米機能或環保為主的高值化特化品等發展方向。
2.銷售狀況
2016年度內銷比重為77%、外銷比重為23%。其中外銷市場以亞洲地區為主。主要客戶為台灣欣順、三芳、三芳(越南)、台灣巴斯夫、普大應用材料、大洋等。
3.國內外競爭廠商
PU樹脂競爭同業包括韓國Poly-Urethane、DHC、三晃、大立高分子、日勝化工、展宇、雙邦;PU接著劑競爭同業為長興。
4.技術優勢
2015年3月,公告與歐洲最大應用科學研究機構Fraunhofer IPA於導電高分子及奈米材料之應用達成共同合作開發的共識,並簽訂技術合作備忘錄。
5.認證優勢
通過ISO-9002品質認證。
6.專利優勢
具發明專利的為高分子複合材料及其合成方法;申請專利中的為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及其合成方法。
7.異業結盟
2013年與母公司上曜結盟,共同切入房地產領域,斥資1.13億元與上曜開發湖美帝堡二期建案,總銷金額40億元,搶攻台南大樓豪宅市場商機。
四、財務相關
1.增減資、合併、分割
2005年11月,合併永穎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後,同時完成減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