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八大法則由葛蘭碧提出,至今已廣為國內證卷界使用。我們都知道學習技術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正確掌握股票進出的「時點」,而平均線八大法則就是利用K線與某一條平均線,兩者所構成的相互位置關係,歸納出八種不同的買賣進出訊號,由於簡單易懂,因此廣受歡迎。
下圖即為移動頻均線八大法則的圖示,其中波動幅度較大的實體線是K線,而走勢較平緩的虛線即為平均線。由於現在要介紹的是基本理論,因此不必執著於釋多少天期的均線,它可以是季線、半年線或是年線,也可以適任何天期較長的均線。由下圖可看出K線與MA所呈現的買賣訊號共有八種,所以稱為移動平均線八大法則。圖中1-4為買進訊號,5-8為賣出訊號。
買進訊號
編號1的第一個買點,一般都以下面的術語說明:「K線從平均線下方往上突破」,為編號1的買進訊號。這種說明方式,只是把圖形用話講一遍而已,對我們了解八大法則的本質毫無幫助,為了知其所以然,必須要有不同解釋方法。
為了明瞭何以交叉點1是買進訊號,先看編號1處之前的A點與B點,因為A點在K線上,所以是市價,B點在MA上,所以是成本,此時A小於B,所以市價低於成本,可知 A B是虧損。在1之後A是市價B是成本,市價高於成本,所已AB是獲利。所以交叉點1之前,投資人處於虧損狀態,1之後投資人轉而處於獲利狀態,因此1是投資人由虧轉盈的「轉捩點」。我們都知道,當投資人投資虧損之後,他對再買股票可是極端保守謹慎的,相反地,買股票賺了錢之後,膽子也會跟著大起來。因此,若以這樣的說明:「1代表投資人由虧轉盈的轉捩點」,事不是要比傳統的說明:「K線從平均線下方往上突破」,要來得更明確、合理?
編號2跟3的買點,基本上沒有太大差異,這兩種買進訊號都發生在相同的股市條件下,都是在MA持續處於上升狀態,亦即平均成本線不斷墊高的情況下。當股價因漲幅過大而回檔後,如果這時平均線仍處於上升狀態,股價(即K線)通常是跌到均線就會停止,如2之處。如果股價跌時較急,則有可能瞬間跌破至均線支撐,如3之處,但很快即反彈至均線上,因此3的情況稱為「假突破」。
何以跌到2或3即止跌,而形成一個新的買點?那是因為MA仍處於上升狀態,表示平均成本仍持續上升,整個市場仍處於多頭的氣氛中。佌時市價既然已經止跌回眾人的平均成本,則套牢的人也就不想再賣了,然而高檔已經獲利了結的人,則趁機進場撿便宜貨,因此形成了新的買進訊號。
編號4的買點,與2、3是完全不同的狀況,此時平均線以呈現往下走的狀態,代表平均成本日漸降低,空頭市場已然來臨。這時K線早已跌到MA以下,投資人已處於虧損狀態。此時如果跌幅夠大,如編號4之處,則套牢的人賣出意願降低,以獲利者進場搶反彈,而形成一個買進訊號。
賣出訊號
現在來談談賣出訊號。編號5至8的四個賣出訊號,剛好與1至4是完全對應的相反情況。如1與5對應,2與6對應,3與7對應,4與8對應。如果以完全了解1至4的意義之後,則5至6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編號5的賣出訊號,我們不要人云亦云說成:「K線從平均線的上方往下跌破」,而應該解釋成:「投資人由盈轉虧的轉捩點」,既然由賺變賠當然是攸該要賣出了。
編號6與7的買點,都發生在MA持續下降的狀態下,也就是平均成本不斷降低之際。當股價因跌幅過大而反彈後,如果平均線仍然處於下降狀態,K線通常會反彈到均線就停止,如6之處。如果漲勢較急,亦有可能瞬間突破均線壓力,如7之處。但很快即跌破到均線以下,因此7的情況稱為「假突破」。
何以反彈到6或7即停止上漲,而形成一個信的賣點呢?那是因為MA仍然處於下降狀態,平均成本仍然持續下降,整個市場仍處於空頭氣氛。此時市價既然已經漲回眾人的平均成本,則可趁機解套,因此由4到6的反彈階段,通常稱為「解套行情」。
編號8的賣點,與6、7也是完全不相同的狀況,此時MA仍在上升狀態中,表示仍在平均成本上升的多頭市場。此時K線在MA之上,投資人處於獲利狀態。此時如果漲幅夠大,如8之處,則大幅獲利的投資人獲利了結的意願大為提高,因而形成了賣出訊號。
歸納買賣時機
以上為平均線八大法則的八種買賣時機說明,其實還可以歸納出更簡單兩種狀況:
一、123567,這六種買賣訊號與前六種買賣時機非常明確,「當K線碰到MA時」就是買賣訊號,亦即K=MA或K-MA=0時,就是該買進或賣出了
二、4與8,這兩種買賣訊號與前六種明顯不同,前六種是K=MA,但4與8是K線離均線越遠越好,即K-MA≠0,就是Max | K-MA∣,取K線與MA距離的極大值。
在上述六種情況下,K線與MA有否接觸,從K線圖上可一目了然,不會有任何疑義。但是4與8的情況下,到底要如才能知道,是否已經漲夠或跌夠了,也就是K與MA距離已到極大。就好比在圖4之前的Y點,你怎麼會知道是否已跌夠了,或是在8之前的N點,你也不會知道是否已經漲夠了。
因此,很明顯的八大法則中的4與8兩個買賣訊號上有不足之處,需要有其他的技術分析觀念來補足。我們所使用的補充觀念為乖離率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