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政策打壓,後有歐債疑慮,導致今年以來的中國股市表現失色。不過檢視總體基本面、籌碼穩定度與企業獲利動能,中國市場仍深具投資利基。觀察近期的上證指數回到2600點以下後,陸續有買盤進駐,顯示中長線買點浮現。此波消息面利空導致的超跌位置,有機會是未來長線起漲區的開始,值得想介入大中華市場的投資者加緊把握。
台灣工銀投信中印越概念基金經理人馬志成表示,政策方向是主導中國盤勢的重要因素。中國四月份房屋銷售價格年增率持續攀高,市場擔憂中國將推出更嚴厲的房市政策,進而壓抑陸股表現。然而中國自4月中旬才真正大動作的介入房市,推估政策成效將逐步顯現。近期中國房市成交量有下滑跡象,以量先價行的理論來看,不排除未來的高房價現象有鬆動機會。一旦房市止穩,政策打壓力道就會趨緩,陸股的彈跳空間將更為廣闊。
馬志成指出,歐債事件促使西方國家削減財政支出,對中國的貿易前景罩上陰霾。其實中國的歐洲主要出口為德國,貿易總值佔整體歐盟區三成,因此反倒是德國的經濟情勢對中國貿易較具影響。身陷主權債違約風暴的希臘、葡萄牙、西班牙與義大利,佔中國出口比重極低,衝擊相對有限。加上中國政府未來希望以內需市場為發展重心,積極透過各項補貼政策刺激消費意願。以零售消費數據的增長速度來看,後市佈局中國應著眼此塊的影響力。
馬志成分析,綜合上述,陸股的修正來自投資信心的缺乏,並無損中國基本面的長多看法。中國第一季GDP雙位數成長,創近三年來最大增幅,中國經濟高速運轉的態勢依舊。另外,中國政府年初即提高銀行存準率,採取溫和且漸進手段回收浮濫資金。為的就是遏止投機性資金炒作,留下籌碼穩定的資金動能,帶領陸股朝穩健步伐上揚。最後,甫公佈的中國首季企業財報繳出亮麗佳績,淨利率成長幅度可觀。對照現今的股價評比水準,本益比從多頭時期的40倍回落至17倍附近,投資價值浮現。
馬志成認為,近期市場的波動風險,讓投資人開始檢視手上的資產配置。短線來看,陸股的技術指標浮現低檔背離訊號,隨時有機會出現強彈攻勢。如果陸股轉強,可望同步激勵港股與台股表態。而對中長線投資人來說,倘若當初佈局中國市場的理由沒有改變,反而應趁目前的低檔區域建立部位,累積未來的資產增值空間,以等待政策面明朗後,大中華股市的主升段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