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
高油價並非一定會導致股市重挫,造成油價上漲的因素才是關鍵。以1970年物價指數為基準,將近期油價經過通貨膨漲因子調整之後,每桶實際價格不到20美元,認為對經濟成長影響相對有限。
-
原油需求03年增加量有90%來自亞洲地區,特別是大陸和印度。大陸電力吃緊促使其大量進口原油用於柴油發電機,若宏觀調控能夠有效壓抑耗電量大且不具經濟效益的產業,大陸下半年進口量應可得到控制,然宏觀調控的結果需持續密切追蹤。
-
石化中游原料和輕油價差明顯拉大,業者可有良好獲利,不過目前以石化上游廠商分到較多的餅,認為台塑集團整合效應將持續醱酵,若石化上游原料走軟,中游業者獲利會更進一步好轉。
-
建議油價回跌到35美元時,買進台塑、南亞、台化;苯價跌到650美元時,買進國喬;乙烯跌到700美元時,買進台聚、華夏、亞聚、東聯、中纖。七月份進入下半年產業旺季,若屆時需求未明顯出籠,則十月份會有另一波需求。
-
恐怖攻擊行動和大陸對台政策皆是難以預期的變數。
一、原油價格往年漲破30美元皆為供給面因素,今年情況較不相同
本波油價上漲始於03年九月份,當時油價走勢出現疲軟,由於每年第一季底到第二季初是需求淡季,OPEC擔心屆時油價會出現重挫走勢,所以提前宣布減產100萬桶,由於此舉出乎市場預期,在業者庫存普遍不高,且需求不差的情況下,即使OPEC後續取消減產措施,並開始增產,仍無法有效壓抑油價漲勢,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也在四月上旬頻頻創下開市以後的新高價。
圖一、全球原油需求量走勢
資料來源:OPEC/元京投顧整理
根據OPEC統計資料,自2002年之後全球對於原油的需求量再度走高,02年底日需求成長率4.41%,為近五年最大的成長幅度,03年底日需求量上昇到82.1百萬桶,為近九年的最高量,成長率1.99%。投顧認為此波油價上揚,恐怖攻擊不斷是其中一項導火線,強勁的需求應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比較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走勢,和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台灣加權指數之間的關連性。自1990年以來,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共計有四次超過30美元,以西德州原油期貨為觀察指標,是因其成交量大,可反應多數市場操作員的心態,廠商購油成本則和其實際成交價有關。第一次是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撤軍時放火焚燒科國境內油田,造成科國原油產出受到重創,也讓油價快速上漲到近40美元;第二次是在1998年底油價跌到12美元,OPEC為了拉抬油價採取聯合減產策略,1999年和2000年油價持續上漲到34美元;第三次是在2003年美伊發生第二次戰爭,油價飆高到37美元,第四次就是現在。過去三次油價走高,多是受到戰爭和供給面等因素的影響。1990年和2003年美伊二次交戰期間,道瓊工業指數和台灣加權指數,都呈現下滑的現象,2000年美國道瓊工業指數達到此波景氣循環高峰,高指數和高油價共同出現的時間持續近一年。台股2000年站上萬點,但提前在第一季底反轉,應是政黨輪替的心理衝擊。2003年下半年到04年第一季油價和指數也是同步走高的共存局面。市場普遍認為高油價將重創全球經濟,並影響股市表現,然而過去四次高油價,有二次出現高指數。
表一、全球各年度之日原油需求量變化
年度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Apr-04 |
需求量(百萬桶) |
73.1 |
72.5 |
77 |
76.6 |
79.3 |
78.6 |
77.1 |
80.5 |
82.1 |
79.9 |
需求變化(百萬桶) |
|
-0.6 |
4.5 |
-0.4 |
2.7 |
-0.7 |
-1.5 |
3.4 |
1.6 |
|
需求成長率 |
|
-0.82% |
6.21% |
-0.52% |
3.52% |
-0.88% |
-1.91% |
4.41% |
1.99% |
|
資料來源:OPEC/元京投顧計算
圖二、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和美國道瓊工業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OPEC/元京投顧整理
註:實線為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虛線為美國道瓊工業指數
圖三、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和台灣加權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OPEC/元京投顧整理
註:實線為西德州原油期貨價格,虛線為台灣加權指數
根據OECD和花旗集團的研究資料,以1970年的物價指數為基準,把目前的原油名目價格經過通貨膨漲因子調整之後,計算得到的原油實質價格不到20美元。投顧認為若再考量美元貶值的效應,原油價格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已經明顯地滑落,投顧認為反而是戰爭和政局不確定性,讓投資人持股信心鬆動,才是衝擊股市的關鍵點。
圖四、名目油價與實質油價
註:深色線為名目油價,淺色線為實質油價
資料來源:OECD/花旗集團/元京投顧整理
圖五、OPEC各會員國最大產量和實際產量
資料來源:Bloomburg/元京投顧整理
二、OPEC此次增產的實際效應有限
前十大產油國合計日產量4612萬桶或57.71%,佔全球供應量極大比重,不過各國排名開始出現變化,北海和墨西哥灣的油源逐漸枯竭,西非和中亞的新油田正加緊建設,產油量持續揚昇。俄羅斯在03年擠下沙烏地成為最大產出國,但此後日產量就未有更進一步的增加,主要是因為透過港口出口的數量,受到全球油輪不足和港口裝載能力的限制,透過管線的輸出量也幾乎達到滿載,使得俄羅斯出口能力無法在短期間再向上增加。
表二、2003年全球前十大產油國
國家 |
日產出量 (千桶) |
市佔率(%) |
Russia |
8666 |
10.84% |
Saudi Arabia |
8000 |
10.01% |
North Sea |
5398 |
6.76% |
United States |
5389 |
6.74% |
Iran |
3700 |
4.63% |
China |
3464 |
4.33% |
Mexico |
3439 |
4.30% |
Norway |
2929 |
3.67% |
Venezuela |
2630 |
3.29% |
Iraq |
2500 |
3.13% |
資料來源:Bloomburg/元京投顧計算
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委內瑞拉和伊科拉克分佔前十大產油國的第二、第五、第九和第十名,OPEC會員國合計日產量3177萬桶或39.76%,對於油價會有相當程度影響力。然而OPEC在六月份部長級會議之後,宣佈自七月一日開始增產200萬桶,八月份再增產50萬桶的結論,認為無法有效增加供給量,僅會壓抑期貨交易的投機氣氛。
根據Bloomburg調查資料,OPEC會員國四月份實際產出量比規定的配額量高出235萬桶,顯示在利潤豐厚的誘因下,OPEC早已超產,此次宣布提高配額200萬桶,只是讓其超產合理化。OPEC目前實際產出量和預估三個月之內可以開出的最大產出量,尚有335~350萬桶的差距,OPEC動用此些剩餘產能,才會真正讓產出量增加,此次宣布增產以口惠的成分居多。
三、亞洲區對原油需求量快速增加,導致結構失衡
儘管全球原油需求成長率還不高,但各區域的變動卻有很大的差異,03年需求增加量有90%來自亞洲地區,特別是大陸和印度,其分別有14億和10億人口,也是亞洲區人口數量前二大的國家。
中國早期為原油出口國,1996年成為淨進口國之後,原油進口量不斷增加,01年中國原油消耗量2.29億噸,次於美國和日本,位居第三。03年消耗量2.5億噸,其中進口9112萬噸,進口依存度達35%,並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國。當地研究機構預估2010年和2020年進口依存度會達到50%和58%。中國海關總署統計資料顯示,04年第一季中國原油進口量3014萬噸,比02年同期暴增35.7%,國際能源署報告表示,第一季全球日需求量比同期增加180萬桶,中國即佔100萬桶,其進口的大量原油主要是用在柴油發電機,以應付當地電力嚴重短缺的現象。大陸此次宏觀調控針對的產業,包括耗電量極大的電解鋁和電石法,如果能夠成功抑制經濟成長率或相關產業的原油用量,對於原油需求成長率,可望從上半年成長13%,在下半年降到7%,不過即使成長率放緩,需求量還是會持續增加。油價每變動1美元,中國GDP會波動0.043%,為了取得更多的原油來源,中國和哈薩克簽約興建新的輸油管線,計劃04年8月動工、05年12月完工,年輸油能力1000萬噸,另外積極投資各國石油公司,以及規劃成立期貨交易平台,以取得市場定價權,進一步影響國際價格,這種多方面的因應措施,有助於緩和當地需求增加而促成油價大漲的局面。
OPEC五月份石油市場月報預計,第二季日需求量7830萬桶,第三季到8018萬桶,第四季再增加到8244萬桶,就其預估數字來看,強勁的需求會讓全年油價有機會更進一步走高。伊拉克四月份日產出235萬桶,短期最大產出能力為250萬桶,在美伊第一次戰爭前,其日產出量約450萬桶,是除了沙烏地阿拉伯之外,還有能力大幅增加產出的國家,不過美國出兵伊拉克的正當性,和回教國家的反抗,都讓西方石油公司不願冒險展開伊拉克油田重建工程,恐怕需等伊拉克當地政權重新執政,或美國年底選舉結果揭曉,伊拉克產出量才能恢復水準。若中國需求成長力道能夠即時放緩,配合油國有較充足的時間去調整產出量,如此下半年油價才能有緩步走跌到30~35美元的機會。
印度對於原油需求量年成長率10%,低於大陸的水準,印度軟體產業發達,和大陸著重工業的型態,兩者發展模式略有不同。API公布的原油庫存統計資料,美國近期民間庫存量雖有上揚,但仍然處在歷史低檔區,而美國00年戰備石油庫存量5.41億桶,目前達到6.59億桶,並以每日10萬桶的數量在增加,預計05下半年將到儲備能力7億桶的極限量,美國在此時拉高原油戰備庫存,對油價有些許推波助瀾的作用,動機難以理解。
圖六、美國1986年以來民間原油庫存量
資料來源:Bloomburg/元京投顧整理
圖七、美國近期原油庫存量
資料來源:Bloomburg/元京投顧整理
圖八、乙烯和輕油價差
資料來源:元京投顧繪圖
四、塑化下游業者面臨成本壓力,但大陸動向影響更鉅
雖然認為近期油價漲勢,對於全球經濟成長的負面衝擊有限,但是塑化業者是以原油為生產原料,油價成本和廠商獲利有高度相關性。
10噸輕油約可裂解成6噸乙烯、3噸丙烯、1噸丁二烯,合成一噸聚乙烯約要一噸乙烯,PE對於石化上游原料價格的波動,反應最為敏銳。以PE獲利來說明業者的狀況,以往乙烯-輕油的價差約200美元,04年初中油四輕和三輕連續發生意外事故,加上第二季為輕裂廠歲修高峰,使得04年二月份之後,價差快速揚昇到400美元,台灣以輕油來生產乙烯的廠商包括中油和台塑石化,台塑石化第一季稅後盈餘90億元,和03年上半年稅後盈餘118億元相差不大,預估台塑石化第二季會因為沒有低價原料而略為下滑,但獲利仍然不錯。
圖九、PE和乙烯價差
資料來源:元京投顧繪圖
圖十、PE和輕油價差
資料來源:元京投顧繪圖
以往PE-乙烯價差在150-200美元之間,03年提昇到250-300美元,近期因乙烯漲幅過大,價差再度縮小到200美元,顯示獲利略為受擠壓。
亞洲區石化業者是購買原油或輕油來生產五大泛用樹脂,若直接比較PE-輕油價差,可以看出整體獲利水準的變化,價差以往在400美元左右,04年初擴大到500-600美元,表示石化業者的獲利是在增加,只是目前石化上游廠商可以分到較大的餅,等到輕油和乙烯價格走軟,中游業者的獲利會相對增加。台塑集團已完成上下游垂直整合,雖台塑石化生產的上游原料利潤良好,會擠壓到台塑、南亞、台化部份產品的毛利,但台塑、南亞、台化合計持有台塑石化約90%股權,台塑石化的獲利可從業外認列回來,只要中游產品和上游原料的價差拉大,集團的獲利就可明顯增加,差別僅在於放在本業利益或業外投資收益。
就現貨價的角度來看,PE-乙烯價差縮小,是不利於台聚和亞聚這二家專業PE廠商,不過其主要原料來自中油,少部分原料在現貨市場採購,中油公告的合約價才是影響成本高低的關鍵,中油四月份和五月份乙烯合約價在690~700美元,低於現貨價100美元,推測PE廠商第二季獲利還會比第一季小幅增加。觀察台塑、台聚和亞聚近年各單季毛利率,除03年第二季受SARS影響之外,毛利率是呈現持續上揚,台塑04年第一季毛利率21.89%為近三年新高。
表三、台塑、台聚、亞聚各單季毛利率
季別 |
02/1Q |
02/2Q |
02/3Q |
02/4Q |
03/1Q |
03/2Q |
03/3Q |
03/4Q |
04/1Q |
主要產能(KT) |
台塑(1301) |
14.93 |
19.96 |
16.27 |
18.00 |
16.73 |
16.41 |
18.31 |
18.67 |
21.89 |
PVC 1350 HDPE 450 LLDPE 240 LDPE 200 |
台聚(1304) |
10.64 |
17.21 |
10.21 |
11.93 |
14.71 |
10.11 |
11.58 |
12.93 |
17.96 |
LDPE 120 HDPE 120 |
亞聚(1308) |
16.30 |
15.49 |
10.96 |
11.83 |
14.57 |
6.18 |
11.89 |
14.62 |
18.14 |
LDPE 100 |
資料來源:TEJ/元京投顧整理
表四、台灣五大泛用樹脂03年產量及出口依賴度
|
LDPE |
HDPE |
PVC |
PP |
PS |
ABS |
產量 (千噸) |
536 |
547 |
1505 |
937 |
768 |
1105 |
出口量(千噸) |
339 |
309 |
729 |
453 |
621 |
978 |
出口依賴度 |
63.25% |
56.49% |
48.44% |
48.35% |
80.86% |
88.51% |
資料來源:石化工業0404/元京投顧計算
表五、塑化業者04年獲利預估
|
台塑 |
南亞 |
台聚 |
華夏 |
亞聚 |
台苯 |
國喬 |
台化 |
東聯 |
台塑化 |
1Q每股稅後(元) |
1.67 |
1.32 |
0.39 |
0.57 |
0.36 |
0.44 |
0.55 |
1.64 |
1.03 |
1.14 |
全年每股稅後(元) |
4.68 |
4.62 |
1.60 |
1.61 |
1.68 |
1.60 |
1.55 |
5.40 |
3.98 |
3.62 |
資料來源:元京投顧預估
經濟部工業局預估,台塑六輕四期完工後,石化業者08年合計營收可以達到1.2兆元台幣,也是繼04年半導體、06年TFT-LCD、07年通訊產業,第四個突破兆元大關者。由於台灣市場有限,在產能大幅擴充之際,勢必需要提高外銷比重,根據台灣區石化公會統計資料,台灣廠商03年五大泛用樹脂外銷比重介於48~89%,外銷品幾乎全數銷往香港和大陸,日本和南韓外銷產品也以大陸為主要市場。大陸各項政策皆會造成遠東區報價隨之反應,以台灣對大陸經濟依存度已超過30%,兩岸在經濟體上終就會走向統一。
•相關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