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
第2季獲利亮麗,而第3季即使下游持平,但自身業績展望亦較無疑慮的條件下,研究部認為現階段的PCB中游類股選股,應以代號5475的德宏為優先考量,建議股價若再有拉回至25元以下,可積極逢低建立部位,中期持有。但若9月份下游PCB景氣開始復甦,則可同時依序優先買進代號6213的聯茂、5481的華韡,及5381的合正。
產業現況
PCB中游包括中上游的玻纖布,及中下游的銅箔基板等個股。第2季獲利方面,除合正(5381)表現較不理想外(單季稅前獲利預估較首季衰退20%左右),其餘如玻纖布的德宏(5475、以完全稀釋後股本計算,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約1.06元)、銅箔基板的華韡(5481、同、04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約1.87元)、 聯茂(6213、同、04年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約1.2元),單季獲利均在第2季明顯成長。
從表五得知,目前位於中上游的德宏,其目前PER、PBR均高於中下游的銅箔基板個股,如華韡、合正、台耀、聯茂等。主要原因在於,時序已進入8月,而第3季景氣展望似乎不如先前市場樂觀(第2季相關個股業績淡季不淡,使得市場普遍認為第3季需求仍將持續回升),是故目前市場認為,一旦上游原料漲價(主要是玻纖紗),屆時推動產品售價上揚的轉嫁能力,銅箔基板可能低於玻纖布所致。
圖一、兩岸地區玻纖紗產能分佈統計
資料來源:富喬
就目前玻纖布市況而言,7628(厚布)是市場的主流,佔市場需求規模的7成左右,其餘則是2116、1080等薄布產品。近年來由於厚布價格低迷不振,相較之下薄布毛利率較佳,故大廠傾向將部分產能生產市場規模較小的薄布產品,也間接抑制了上游玻纖紗的持續投資,使得全球電子級玻纖紗產能擴充幾乎停滯。不過2000年以來,由於中下游的銅箔基板產能,03、04年在大陸陸續開出,且以大宗厚板產品為主,造成04年以來7628產能持續吃緊的現象(因厚板使用較多的7628玻纖布)。研究部認為,近期由於厚布的價格上揚縮小和薄布間的差距,是故已有玻纖布大廠,將部分產能轉生產7628玻纖布。
但我們認為,造成供需吃緊的根本原因,在於上游電子級玻纖紗供應的不足,且目前下游客戶的7628玻纖布庫存水準相對偏低(薄布產品庫存水準較高),故研究部預期7628玻纖布的需求,在05年以前可能仍會吃緊。
表一、玻纖布03年至04年6月止的價格調整表 單位:美元
產品 |
2003 |
2004/06 |
幅度 |
厚布 |
0.53 |
0.88 |
66% |
薄布 |
0.78 |
0.99 |
27% |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表二、亞洲主要玻纖紗產能分佈統計 單位:萬公噸/年
公司別 |
產能 |
地點 |
公司別 |
產能 |
地點 |
必成 |
9.0 |
台灣 |
富喬 |
2.5 |
台灣 |
必成 |
3.0 |
昆山 |
Nitob |
2.0 |
日本 |
台玻 |
4.5 |
台灣 |
Vetrotex |
1.2 |
韓國 |
台玻 |
0.7 |
蘇州 |
福隆 |
2.0 |
台灣(Nitob轉投資) |
King Board |
2.4 |
中國 |
宏聯 |
2.0 |
蒲東(04年下半年) |
珠玻 |
0.8 |
珠江 |
合計 |
30.1 |
04/5 |
資料來源:元大京華投顧
表三、兩岸玻纖布產能及全球比重比較
地區 |
2002 |
全球比重 |
2003 |
全球比重 |
台灣(台玻、南亞、德宏、建榮、台灣橡樹、) |
715百萬米 |
42.9% |
735百萬米 |
41.6% |
大陸(珠玻、香港玻纖、澳門日東紡、宏和、上海Porcher) |
277百萬米 |
16.6% |
357百萬米 (含台灣廠商) |
20.2% |
資料來源:台灣區複合材料同業公會
事實上,由於需求下降,加上亞洲競爭者價格競爭激烈,使得過去幾年來的電子級玻纖紗價格大幅下滑,歐美廠商多已退出此一市場,或將產能轉為生產工業級玻纖紗,故目前電子級玻纖紗製造商多為亞洲廠商(過去電子級玻纖紗歷史高價為每公斤2.2美元,今年以來雖持續上揚,但仍遠低於此一水準)。
由於工業級玻纖紗價格穩定,且需求穩定成長,在獲利穩定的情形下,我們認為,現階段歐美廠商再度切入此一市場的可能性並不高(另一方面,除現在價格仍不具誘因外,為防止歐美廠商可能考慮投資生產電子級玻纖紗,台玻及南亞日前已宣佈05年將進行新窯的投資計劃)。
另一方面,9月份上游玻纖紗大廠-必成(全球市佔率達到2成以上)將進入歲修,屆時原本供不應求的玻纖紗更加吃緊的可能性很高(因為季節性的需求可能會在9月份復甦)。由於台玻全球市佔率偏高(電子級玻纖布全球市佔率達到2成),加上其他玻纖布廠商較少的情形下,合計台灣廠商全球市佔率即高達4成以上。因此研判部認為,玻纖紗的緩步上揚,對於中上游的玻纖布廠商而言(玻纖紗佔玻纖布成本達到7成),價格應可順利轉嫁(南亞多以自用為主,故漲價與否,端視台玻的態度即可)。
研究部認為,由於上游玻纖紗供貨疑慮得到舒解,德宏(5475)第3季營業額可望達到6億元左右水準,較第2季的5.36億元成長近12%。在單季毛利率持續小幅提高,且大陸廠獲利挹注增加的情形下(5月份已開始獲利),預估第3季稅前獲利將較前季成長18~20%,是一檔值得留意的PCB中游個股。近期股價雖有反彈,但建議若股價拉回至25元以下,應逢低買進佈局,中期持有。
至於銅箔基板廠商而言,由於另一關鍵原料-環氧樹脂,7、8月份已確定漲價(各漲10%),而玻纖布在反映原料玻纖紗上揚的情形下,也會順勢調漲(加上銅皮,合計三大原料佔約銅箔基板廠商製造成本的7成以上比重),故銅箔基板業者本身,在第3季仍有一定的價格轉嫁能力。但考量下游PCB客戶業績在第3季可能只有持平的情況下,我們認為,銅箔基板廠商有吸收部分材料成本上揚的可能性(換言之,毛利率可能小幅下降)。
表四、銅箔基板全球產能比重分佈 單位:千張/月
地區 |
2003 |
2004 |
產能 |
比重 |
產能 |
比重 |
美洲 |
1400 |
7% |
1400 |
7% |
歐洲 |
1730 |
9% |
1500 |
8% |
日本 |
2360 |
12% |
2200 |
10% |
台灣 |
6000 |
31% |
6000 |
28% |
中國 |
6000 |
31% |
8000 |
38% |
韓國 |
1000 |
5% |
1000 |
5% |
其他 |
1000 |
5% |
1000 |
5% |
合計 |
19490 |
100% |
21200 |
100% |
資料來源:合正
表五、玻纖布及銅箔基板相關代表個股04年每股盈餘及PER比較
代號 |
公司 |
稅後EPS |
PER |
PBR |
股本(完全稀釋後) |
8/18股價 |
至今跌幅 |
5475 |
德宏 |
2.84 |
8.8 |
2.16 |
13億 |
25 |
22% |
5481 |
華韡 |
4.5 |
7.2 |
1.46 |
8.46億 |
32.3 |
27% |
5381 |
合正 |
1.82 |
7.0 |
1.2 |
23億 |
12.75 |
45% |
6213 |
聯茂 |
3.17 |
5.7 |
1.33 |
15.1億 |
18.2 |
39.1% |
資料來源:元大京華投顧
此外,目前銅箔基板相關廠商,多有一半之營業額比重來自於多層板壓合業務(屬PCB前段製程,和下游PCB客戶景氣動向息息相關),故即使CCL厚板價格順利轉嫁(因厚板使用較多的7628玻纖布),在目前多層板壓合業務(Mass Lam)並未加溫的情況下(多層板壓合業務一般而言,毛利率較傳統CCL為高),CCL相關個股的業績表現也會有限,故在目前下游PCB景氣尚未回升的情況下,建議銅箔基板厚板類股的選股優先順序略低於德宏(5475)。但若9月份季節性需求有復甦跡象,屆時則建議,除德宏持續看好外,可依序同時買進銅箔基板的聯茂、華韡及合正,其中又以聯茂為現階段銅箔基板類股的首選。
和同業相較,聯茂目前產品結構主要以薄板為主,約佔CCL營業額的9成水準(04年公司財測為55億元,其中CCL預估貢獻39億元、多層板壓合16億元,分別佔營業額比重71%、29%)。第2季由於利用率回升(營業額較首季成長4成)、無錫新廠開始獲利及薄板價格調高影響,預估單季毛利率較首季大幅回升5個百分點,預估累計上半年稅前淨利為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2元(除權後+完全稀釋後股本15.1億計算)。
展望下半年,由於第3季平均單月營業額預估在5億元以上(單季營業額較第2季成長約2成),毛利率持平(利用率上揚應可抵消材料成本的增加)加上大陸兩廠可望快速成長,研究部預估,聯茂04年營業額為55億元,稅前淨利5.3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3.17元。整體而言,由於該股股價今年以來跌幅不小,加上目前本益比亦為CCL類股中最低,下半年獲利成長幅度達到65.5%的情形下,建議17~18元間逢低買進,中期持有。
華韡主要產品結構為CCL(其中厚板60%、薄板40%)及Mass Lam,各佔營業額的一半比重。由於CCL接單順暢,加上惠州廠第2季起已正式獲利,未來獲利將逐季成長的情況下,預估第3季單季1.4億元,較第2季成長13%(下半年稅前淨利較上半年成長36%),每股稅後盈餘4.5元(以完全稀釋後8.46億元股本計算)。目前本益比仍低僅7.2倍左右,建議在下游PCB景氣略為回溫之際,在33元內逢低買進佈局。
表六、聯茂產能及利用率現況
廠別 |
CCL |
Mass Lam |
利用率 |
台灣廠 |
45萬張 |
50萬平方呎 |
CCL 85~90%、Mass Lam約80%(以6層以上為主) |
東莞廠(持股70%) |
45萬張 |
70萬平方呎 |
CCL 85~90%、Mass Lam 已達90%(主要是4層) |
無錫廠(持股100%) |
30萬張 |
- |
CCL 85~90% |
資料來源: 聯茂
表七、華韡兩岸產能規劃
廠別 |
CCL |
Mass Lam |
利用率 |
台灣廠 |
45萬張 |
120萬平方呎 |
損益平衡8000萬元 |
惠州廠 |
初期20萬張(薄板24) |
120萬平方呎 |
損益平衡3500萬元,Mass Lam第3季才會開始生產 |
資料來源: 元大京華投顧
•相關個股:
•相關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