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回檔,佈局兩岸產業互補利基股時機到
受中國政府決定祭出新一波宏觀調控政策影響,陸股和與其連動漸高的台股均回檔修正。第一富蘭克林投信表示,全球復甦還不到半山腰,中國官方主動出擊降溫的做法,反而提供投資人逢低佈局的進場機會。
投資陸股,可多留意兩大主要指標
第一富蘭克林投信總經理黃書明表示,未來投資人可多留意以下兩項指標,作為未來投資判斷。一是全球景氣及通膨指標;一是中國政府政策是否轉向緊縮,以及放款利率與存款準備率是否有上調趨勢。
黃書明表示,中國今年前七個月新增貸款為人民幣7.3兆元,其中約有兩成資金流到股市、房市,將陸股推升至相對高點,房市也逐漸回溫,迫使中國啟動「微調」宏觀調控政策。
黃書明指出,中國經濟政策從上半年的「保增長」
轉向為「調結構」,主要是因信貸大幅增加,盲目投資造成房市過熱以及某些產業產能過剩,故此時中國官方適時調整應將有利於中國房市未來發展。
此外,黃書明指出,正因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效率不高,政府主動出擊反而有助於減緩市場疑慮,而中國經濟和產業在被政策導正發展方向後,亦有利於其長期成長之力道。
維持內需成力動能仍是中國政策主要方向
儘管陸股受新政策影響大幅拉回修正,但黃書明認為,由於現階段整體國際經濟情勢及需求動能明顯弱於2007年,在出口仍偏弱勢的背景下,維持內需成長動能仍將是中國官方未來推動政策主要方向。
加上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現仍處於低點,黃書明表示,中國為了達到經濟增長的目標,預料不致於祭出大規模的緊縮政策,微調主要用意還是在針對防止股市及房市的投機炒作。
黃書明進一步指出,從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與一年期政策存款利率走勢來看,因現階段成處於通縮的背景下,預料人行不致於短期進行升息動作,中國政府可望持續維持貨幣寬鬆政策,加上中國經濟復甦態勢明確,且充沛流動性環境亦未改變,市場不用過度擔心。
中國大陸可望持續維持貨幣寬鬆政策
資料來源:花旗,2009/08/17
現階段並無泡沫化危機
再從上證A股指數本益比來看,現仍低於歷史平均水位。根據彭博資訊顯示,過去十年平均本益比為35.3倍,在八月初迄今修正後則回到31倍左右,現階段本益比仍低於過去十年的平均水準。
黃書明表示,若把目前上證A股本益比與1999-2001年及2008年逾50倍水準相比,並未有本益比過高的泡沫疑慮。
再就經濟及企業獲利前景來看,黃書明認為,歷經金融風暴後,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加舉足輕重,其經濟成長動能亦可望受到一定支撐。
兩岸產業發展具互補利基
至於在兩岸產業方面,黃書明認為,「中國重內需、台灣重科技」。亦即兩岸在產業發展上,中國內需產業可以其龐大腹地為消費、基礎建設相關類股形成支撐,台灣利基則在於中國所缺乏的科技產業上。
在電子產業發展上,黃書明表示,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與時俱進,現階段台灣也擁有自己的技術足以與日、韓比擬。如LCD、LED、半導體產業等,且能夠指導中國廠商進行代工,因此早期日本與台灣間的產業關係逐漸演變成目前台灣與中國間的產業關係。
隨著兩岸關係改善,中國採購逐漸日韓轉向台灣,此次中國家電下鄉政策來台採購即為一明顯例證。
電子產業方面,黃書明認為,中國消費市場龐大,對於電子產品需求殷切,LCD、LED等面板、手機相關IC、筆記型電腦、網路遊戲等台灣相關類股可望受惠最多。在金融股方面,銀行業的逐步開放亦提供台灣銀行業者一個擴大獲利基礎的良機。
在看好產業上,黃書明認為,最具投資前景的中國產業為消費、房地產、基礎建設、鋼鐵水泥等內需相關纇股;台灣產業則以具成長潛力的電子次產業、電子新產品或新規格、績優收成股及受惠兩岸長期關係改善之營建資產與金融類股。
•相關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