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理人開講 經理人開講內文

亞洲經濟成長無虞 投資價值浮現

字級設定:
2011/10/5 提供機構:摩根富林明投信

問:歐美景氣放緩,是否會侵蝕亞洲經濟成長?

答:不可否認,歐美經濟成長趨緩,新興亞洲當然難以獨善其身,不過,近年來,新興亞洲對歐美出口依賴度已大幅降低,僅10.1%;再者,隨東協加一、ECFA等區域內互惠協定相繼簽署,亞洲區域內貿易佔比逐年上升,主要出口國如台灣、韓國、香港,區域內貿易已佔各國總出口額的54%~70%,代表亞洲對歐美景氣放緩的抵抗力顯著增強。

此外,新興亞洲的財政體質也較其他新興市場來得健全,其政府債務佔GDP比重約三成,是三大新興區域中最低。而且,相較於西方國家,多數亞洲政府擁有「低債務、低赤字」的強健體質。甚至過去財政體質相對弱勢的印尼及菲律賓,目前債信距投資等級僅一步之遙。像是印尼信評為BB+、展望「正向」,代表未來6~9 個月很有機會被上調至投資等級,預期未來將吸引更多外資流入。

事實上,亞洲無論國家、銀行或企業體質均遠勝歐美,以近期備受歐債拖累的銀行業來看,亞洲銀行業者的外幣放款金額不到總放款額的10%,遠低於拉丁美洲的22%及歐非中東的42%,且貸放對象以本地居民為主,佔九成以上,突顯亞洲銀行業者對歐美景氣放緩等外部衝擊較具抵抗力。

◆歐美景氣放緩,亞洲衝擊最小

項目

新興亞洲

拉丁美洲

歐非中東

歐美出口佔GDP比重

10.1%

10.2%

24%

政府債券佔GDP比重

約30%

約45%

約40%

銀行外幣放款佔總放款比重

約9%

約22%

約42%

資料來源:CITI、Morgan Stanley,資料日期:2011/8。

問:歐債危機愈演愈烈,是否會波及新興亞洲的銀行業?

答:根據Morgan Stanley統計,亞洲不含日本企業營收來自於歐洲部分僅約佔6.5%,再者,亞洲銀行業的歐債曝險部位均不到10%,歐債問題影響新興亞洲相當有限。

從亞洲自歐系銀行借款的角度分析,歐債風波對亞洲的影響性可能也未如想像中大;而且,與2008年金融海嘯前相較,亞洲國家自歐系銀行借款佔外匯存底的比重也多數呈現下滑。此外,亞洲國家因外匯存底豐沛、國內資金充足,影響更是大幅降低。

根據HSBC研究,亞洲不含日本的短期債務佔外匯存底比例,已自2008年32%的高峰下滑至今年的23%,顯示亞洲國家的金融體質已更加強健,倘若再次面對全球信用緊縮等流動性風險時,抵抗力將更勝以往。雖然短期內亞洲股市無法置身於歐債風波之外,不過,亞洲金融體系對外部衝擊的抵抗力已勝過以往。

◆亞洲銀行業對歐洲曝險部位:

國家

對歐債曝險部位比重(%)

新加坡

6.50

香港

6.30

台灣

3.36

日本

2.60

馬來西亞

1.95

中國

0.69

印尼

0.57

南韓

0.43

印度

0.16

資料來源:Macquarie/2011.8.24

問:既然新興亞洲經濟基本面仍佳,為何股市仍跌跌不休?

答:新興亞股表現的確不突出,今年迄今,MSCI新興亞洲指數下跌逾20%,主要是MSCI 亞太(不含日本)指數與全球股市的相關係數高達0.9,與全球股市連動性極高,導致亞股回檔幅度劇烈。

然而,新興亞股下跌並非肇因於基本面不佳,根據IMF預估,新興亞洲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仍維持在8%以上的高水準,持續看好內需增長動能帶動經濟成長,不受歐美發展影響。因此,我認為亞股遭錯殺的機會極濃,應留意逢低承接時點。

問:近來亞洲各國央行紛紛停止升息,是否利於亞股後市發展?

答:不僅是台灣央行宣佈暫停升息步伐,包括韓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利率也都按兵不動。主要是歐債危機擴大導致經濟成長疑慮升溫,原物料價格紛紛回檔,有助於減輕亞洲通膨壓力,亞洲各國央行紛紛放緩緊縮力度,使資金保持寬鬆,經濟維持高速增長。

根據過去經驗顯示,當通膨自高點回落後,對新興亞洲中長線股市有正面助益。以2004年為例,新興亞洲CPI在8月見到高點後的三個月及六個月,MSCI亞洲(不含日本)指數分別上漲了13.3%及23.5%。以歷史為鑑,新興亞洲通膨見高回落後,未來三到六個月的揚升行情可期。

◆新興亞洲前波(2004年8月)通膨見頂後的股市表現

指數

後三個月(%)

後六個月(%)

MSCI亞洲(不含日本)

13.3

23.5

印尼

39.3

47.6

印度

25.7

35.8

菲律賓

17.8

38.1

南韓

17

39.8

中國

14.3

17.9

泰國

13.1

32.7

馬來西亞

10.3

9.8

香港

9.5

10.8

新加坡

8.7

14.6

台灣

6.2

16.5

資料來源:Credit Suisse,以美元計價。

問:現在是否可以進場低接新興亞股?

答:歷經本波股市急跌後,目前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本益比已修正至10.1倍,僅高於金融海嘯期間的7.7倍。從歷史經驗來看,在亞股本益比僅10~11倍的時間點進場,其3個月及6個月的平均報酬分別可達8.2%及16%,後一年漲幅更達37%。我認為亞股在價值面優勢下,逢低買盤可望逐步回流,利於帶動股市啟動反彈走勢,投資人可留意短線逢低布局時點。

◆相對低本益比時進場亞股報酬表現:

本益比

後市反彈(%)

後1月

後3月

後6月

後1年

低於10倍

0.2

-3.1

23.0

68.0

10-11倍

0.6

8.2

16.0

37.0

11-12倍

1.0

4.4

11.0

26.0

12-13倍

0.6

2.1

7.0

16.0

13-14倍

0.2

0.0

-1.0

7.0

資料來源:Goldman Sachs/2011.8.22


•相關基金:摩根亞洲基金-一般型
•相關投信:摩根投信
•相關連結:李忠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