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調整非壞事、中國身強體更壯
調整非壞事、全力發展戰略產業
中國國務院在十一長假前拋出對八大產業調整的訊息,加上新增貸款降溫的憂慮,以及企業獲利不如預期,中國股市在長假前又順勢回落到半年線之下,中國官方對水泥、鋼鐵、平板玻璃等八項產業進行調控的主要原因,不外乎產能過剩的問題,舉水泥業為例,如果目前興建中的生產線全數完工,中國的水泥產能將達27萬噸,遠遠超出所需要的16萬噸,同時也會產生另一項危機-企業利潤下滑,雖然累積1-8月份中國工業企業的利潤衰退幅度已經縮減到-10.6%,但是部分產業,如鋼鐵業,企業利潤衰退幅度仍超過七成,因此,這也無怪乎官方要出重手限制產能,但是,有壓當然也有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新戰略產業會議中定調,未來全力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及信息產業等七種新戰略產業,由此可見宏觀調整並非壞事,反而是促成產業結構升級的大功臣。
寬鬆政策不變、資金動能仍在
如果觀察代表中國股市資金動能的M1年增率,其實8月份還再續創新高,即便九月份可能有減緩的疑慮,但是根據過去的軌跡可以發現M1年增率具有領先股市的特性,由此判斷陸股資金動能還會延續,再者,中國為一個高儲蓄率的國家,部分城鎮儲蓄率甚至高達40%~50%,而過去官方一連串的降息動作,使得資金必須要往更高報酬的市場移動,此一資金移動的速度,將因利率維持不變的時間而具遞延性,以目前人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的說法,資金移動的遞延性將拉長,因此就陸股的資金面可說是不虞匱乏。
先蹲後跳、未來投資價值更高
目前陸股再度修正到半年線以下,雖然能否有初步的支撐還需要觀察,不過,過去證監會火速核准19檔新基金,合計將有2900億人民幣規模挹注陸股,而具有政策護盤效果的社保基金也在場外伺機而動,相信中國沒有理由在經濟初露復甦曙光之時,讓股市出現大幅度的下挫,十一之後中國股市應能趨向穩定,而上海創業板也預估在10月最後一週會有公司正式掛牌運作,以目前預計掛牌公司的本益比普遍分佈在30-50倍之間,主板與國企股20倍左右的平均本益比顯得相當便宜,是否會引起本益比向上調整的效應十分值得觀察,也不排除未來在比價效應之下,中國股市再度開啟另一波的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