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財專欄 報告內文

反通貨膨脹期:歷史會否重演?


2015/3/26 下午 05:20:00 提供機構:美盛投顧
字級設定:
美盛集團旗下的附屬公司布蘭迪環球投資管理

董事總經理兼基金經理Steven S. Smith 和特許財務分析師、董事總經理兼基金經理David F. Hoffman

  • 美國與全球增長在去年下半年分道揚鑣,大部份資產價格的變動應能帶動全球增長,但其滯後程度不等
  • 「反通貨膨脹期」將成為今年的經濟特色:美國經濟主要受惠於債券孳息下降、油價下跌等因素支持,可望持續增長。中國經濟將受到更進取的財政刺激措施、持續減息和寬鬆信貸的帶動。歐洲經濟或會繼續停滯不前,但歐元轉疲有助紓緩困境,而新興市場國家可能在國內通脹走勢放緩下開始減息
  • 儘管全球增長將在2015年溫和上升,但在能源成本下降、貿易商品通縮持續及歐元區全面通縮下,通脹預期繼續跌至更低水平

在2014年,美國經濟持續擴張,國庫券孳息卻報跌,形成一個「債市謎團」。其實,同類事件曾於1990年代後期和2000年代中期發生。當時,新興市場危機觸發通貨緊縮浪潮,加上日本突然陷入通縮,刺激美元轉強,並推低進口價格和債券孳息,聯儲局的緊縮貨幣政策亦受影響。這些動態發展在1990年代後期形成了一股龐大的非通脹性動力,刺激消費和科技方面的資本投資。

近期的市場走勢由外國經濟表現疲弱和美元轉強所主導,情況與1990年代後期非常相似,並以美國債券市場尤為明顯。

在歐洲方面,經濟呆滯,並陷入通縮。問題始於2011年,當時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提前加息,幾乎導致貨幣聯盟瓦解。歐元區採取緊縮財政措施,但拒絕推行貨幣政策措施,結果削弱了整體需求。現時,歐洲經濟深受增長停滯和通縮的困擾,主要由於產能過剩和債台高築,而整體需求增長顯著疲弱及缺乏貨幣政策更成為削弱經濟的主因。希臘近期的政局發展已為歐元區響起警號。德國政府債券價格反映通縮問題亦步亦趨,這反映投資者對單一貨幣制度的完整深表懷疑。

在中國方面,自2011年起經濟增長一直低於潛在水平。生產價格已持續接近三年下跌。中國政府亦嘗試重推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時曾經實行的貨幣刺激措施。在2008年經濟大衰退後,外部需求崩潰導致私人範疇的儲蓄激增,政府便因應增加開支。自2011年起,北京政府錯誤地壓抑信貸增長,並推行緊縮財政政策,導致整體需求急跌、產量下降和出廠價格水平下滑,形成緊縮通脹效應。 

在新興市場方面,受所謂的縮減量寬恐慌影響,加上憂慮新興市場20年前的危機可能重演,驅使新興市場加息。新興市場貨幣不再與美元掛鉤,而由於商品週期處於下行階段,貨幣匯率自2011年起轉疲有助穩定經濟增長水平。不過,新興市場部份大型經濟體(如土耳其、巴西、俄羅斯、印尼和印度)透過加息以壓抑資金外流,藉此終止貨幣的跌勢,但所產生的淨效果卻是窒礙需求、拖慢貨幣增長步伐和導致經濟增長率跌近本世紀以來最低水平。

總括而言,全球經濟在2014年底失去動力,除美國外,幾乎所有地區都出現相同情況。因此,全球貿易貨品價格在年底報跌。大部份資產價格的變動應能帶動全球增長,但其滯後效應可能不同,由延遲數月(例如:石油)至數年(例如:貸款利率和貨幣)不等。這些價格變動對未來全球增長的影響深遠:

  • 美元強勢使疲弱的經濟體能夠向美國輸出通縮壓力,同時限制美國的通脹和增長動力。然而,以歐元兌美元的滯後效應為例,歐元匯率轉弱未能避免德國去年底的通脹預期崩潰
  • 同樣,債券孳息下降導致全球借貸成本回落,因而刺激開支上升,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方面
  • 到目前為止,石油價格下跌至60美元之下才是穩定全球經濟的最強機制。現時油價急挫等同向消費者提供歷來最大規模的減稅優惠,是刺激增長因素之一

綜覽全球,以歐洲的情況最嚴峻,面對多重挑戰,包括:把公共機構債務減至可持續的水平,以及嚴格推行不受歡迎的勞動市場改革。與此同時,鑑於財政規模大幅擴張,歐洲央行必須在2015年穩定通脹預期。中國已經開始採取行動,包括放寬房地產貸款限制、推出多項基建工程,代替減少的私人資本投資,以及放寬貨幣政策,幸而國內股市表現反映這些行動開始奏效,我們預期這股動力將在今年延續。

我們預期新興市場央行將在今年減息。區內通脹已於第三季末下跌,並且持續轉弱,但油價回落其實是利好經濟的雙贏局面。由於新興市場對油價的敏感度遠超已發展市場,因此油價和通脹下跌有助當地經濟出現轉機,這是刺激全球增長的關鍵催化因素。


•相關投信:美盛投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