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財專欄 報告內文

中國消費市場 滿佈荊棘的投資新樂土


2009/5/20 下午 04:45:00 提供機構:法銀巴黎投顧
字級設定:

向來以出口導向為重的中國市場正在轉變中,持續發展的都市化過程,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植內需市場,加上中國消費型態的迅速改變,再再都顯示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壯大,以及更多蠢蠢欲動的投資機會。2008年中國零售銷售額達10兆人民幣,而過去五年零售銷售的平均年成長率達17.8%的強勁成長, TNS Retail Forward更預測,中國即將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零售消費市場。

為了擺脫新興市場過度倚賴出口的風險,過去二十年來,中國政府致力於耕耘內需市場,為的就是為中國市場建立起長期競爭力,而今日全球投資人更是見證到此一輝煌的中國神話。富通中國股票基金經理人蘇漢文表示,由於歐美消費大國經濟走軟,中國消費力道對於經濟成長的重要性在今年更顯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了彌補歐美已開發國家的消費缺口來維持中國經濟的成長力道,中國政府更是極力穩住就業市場,以確保內需市場還能繼續擴張。

在民生消費當道的時空背景下,中國一躍成為國外民生消費產品製造商眼中的樂土,更是兵家必爭之地,然而,消費類股並非是投資必勝的良藥。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就是啤酒釀造業。1990年初期,第一批外國啤酒商開始登陸,其中包括了: SAB Miller, Anheuser-Busch, Interbrew, Calsberg和Heineken等全球知名品牌,全都覬覦中國大陸13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而大舉投資。果然,中國市場不負眾望,於2002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啤酒最大消費量的國家;中國啤酒市場更於2007年大幅領先美國市場50%,取得絕對領先地位。直覺的,投資人一定都認為愈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廠商獲利良多,股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其實不然,當初花了大筆經費在中國建構廠房設備,但是不熟悉中國消費市場的外商錯估了一點,中國啤酒消費雖大,但是價格卻相對低廉,因而利潤也僅有美國市場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多年過後,當初滿懷希望的國外廠商都不得不承認這是一項失敗的投資案。

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和成長率令人眼紅,但是對中國市場的不了解往往讓外商公司存著看得到,吃不到的遺憾,而像啤酒業者般鎩羽而歸的例子更是層出不窮。蘇漢文表示,雖然中國市場充滿機會,但是唯有充分了解當地消費習性和文化的企業才能脫穎而出,而這些中國文化往往和其他國家大異其趣,這也是為何唯有深耕中國際多年的研究團隊才得以具有獨到眼光挑選出最有潛能的投資標的。

另一個進攻中國消費市場不可不知的現象為其品牌的認同感。中國市場向來缺乏本國的品牌,唯一全球知名的品牌應該就屬以模倣其他知名品牌的「山寨商品」最為著名。像今年於上海舉辦的汽車展中,許多參觀者都對一台貌似勞斯萊斯外觀,但國產汽車價格的展示車印象深刻。

一般而言,原廠公司向來對所謂「山寨商品」倣效者的打擊不遺餘力。然而,很諷刺的,由於快速成長的中國市場早已成為原廠品牌的最大消費市場之一,如中國為勞斯萊斯汽車全球第二大消費國,在顧及市場佔有率的利基取捨下,這種正品和冒牌同樣光明正大並存的現象也僅存在於中國市場。

雖然「山寨」堪稱中國的獨特消費文化之一,但是中國政府仍開始致力於培植本國品牌,並視其為未來的發展重點。像是中國李寧運動用品品牌,就開始向全球進軍推廣其品牌,還找來NBA明星歐尼爾來代言。由此可看出,「山寨文化」似乎也在逐步進化中,值得投資人持續觀察。

中國的內需消費產業強強滾,但是這麼多的前車之鑑也證明了一點,想要分享中國強勁的成長機會並不容易,如果只是一味買進高投資價值的消費類股仍存有極大的風險。富通中國股票基金經理人蘇漢文表示,富通大中華投資團隊憑藉其多年在地經驗發現,中國消費產業未來的趨勢為:

  1. 中國消耗了大量的全球資源,其中除了實質的天然原物料外,還包括了科技資源。因此,除了原物料類股具投資吸引力外,其他在科技研究方面著墨特別深的公司,尤其是那些蓬勃發展領域中的特殊技術持有者更被視為股市的明日之星。像是原油探勘技術即為一例,中國沿岸的深海油田急需深海鑽油技術的支援。擁有該項技術的公司等於就佔了絕對的優勢。
  2. 除了消費產業外,服務業將是可預見的後起之秀。像是在中國中產階層的急遽成長下,金融服務業務也將隨之成長。另外,中國的保險率遠低於其他國家,更被視為是黃金投資機會。
  3. 中國向來被視為是全球的工廠或是低價商品的代言者。然而,中國企業已經開始生產高附加價值的商品,並開始向全球展現其競爭力。中國產品的影響力已不容小覷。

蘇漢文提醒積極佈局中國的投資人,在全球都瘋狂追中國基金的同時,別忘了將您自身的投資經驗投射在基金的持股上。畢竟投資來自於生活,唯有密切掌握中國變化的團隊才能為你一圓偉大的中國夢。


•相關投信:法銀巴黎投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