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當周全球投資評論
貝萊德首席投資策略師 - 孔睿思(Russ Koesterich)
貝萊德董事總經理、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先前為主動股票投資策略團隊全球主管和美國市場資深投資組合經理人。加入貝萊德前,曾擔任美國道富銀行首席北美策略師。
全球股市在上周急速走高,波動率則下滑:央行寬鬆是主要的催化劑
經過顛簸的開年後,股市在上周回升。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配套超出預期,以及加拿大央行意外降息,在在振奮了投資人(巴西央行則反其道而行,一如預期地把基準利率調升了50個基點)。
但上漲的功勞大部分是來自歐洲央行。它一個月將購買600億歐元的債券,存續期從2到30年不等。這項承諾至少會維持到2016年9月為止。對投資人來說,配套的規模、無限制的類型和願意購買期限較長的債券全都是正面的驚喜。對鷹派的唯一讓步大概就是,買入的債券有八成將由歐洲各國的央行分別持有。這將有助於縮減德國官員的一大疑慮,也就是分攤風險。德拉吉並沒有讓人失望。
這個消息所推升的不僅是股市,尤其是歐洲,還有歐債。德國的十年期公債跌到破紀錄的低點,義大利的公債殖利率也是,目前還不到1.50。配套也為歐元帶來了可以預見的衝擊,兌美元跌到1.12,創下了11年來的低點。
量化寬鬆不太可能加速歐洲的成長,但會減緩通縮的風險,而且應該會支撐歐股,尤其是今年以來急漲的歐洲周邊國家。事實上,正面的反應有部分是時機碰巧使然。在宣布之際,歐洲的指標顯然正在觸底。德國的商業調查IFO和ZEW近來都轉為走升。此外,歐元區的放款也開始加速(美國的情況也是如此)。
近期的基金流向清楚呈現了歐洲的氣氛轉變。我們在上周曾強調一件事,那就是今年以來,美國以外的市場表現得比美國要好。美股目前是回到持平的狀態,相對績效改善則持續支撐著非美國資金的流向。歐洲和日本的ETF在上周分別有31億和17億美元流入。相形之下,美國大型股的ETF則有50億美元流出。
陸股在上周一出現2008年以來最差的表現:到當周收盤時則收復了失土,靠的是經濟數據稍稍優於預期,以及寄望有更多的貨幣刺激
陸股在上周初重挫,出現自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最大的跌幅,引發因素則是中國的證券主管機關出手禁止違規券商新開融資融券帳戶三個月。此舉嚇壞了投資人,因為上海證交所近來的漲勢主要就是由散戶的融資買盤所帶動。
不過,到當周結束時,市場就靠著優於預期的經濟數據而收復失土。中國去年的成長為7.4%,是1990年以來最低,但零售銷售和工業生產數字則是超出預期。對於進一步的貨幣寬鬆,也就是調降存款準備金率(RRR),投資人也依舊感到樂觀。
油價依然卡在每桶50美元以下:能源雖然繼續承壓,但投資人對貴金屬產生一些興趣
油價在上周稍微持穩,但依舊在每桶50美元以下。價格並未更快出現反彈的部分原因在於,不僅是美國的產油量大增,中東也是。上周傳出,儘管安全情勢告急,伊拉克的產油步伐卻來到破紀錄的一天400萬桶。
不過,油價雖然持續低迷,但貴金屬出現了小小的漲勢,尤其是白銀。白銀上漲的部分起因是,相對於金價,它近期的價位達到了多年來的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