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來敲門 投資新思維
2007年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在所出版的新書《我們的新世界》中曾預言,美國(甚至是全球)通貨膨脹很快就會出現,最大元兇倒不是石油及食物所帶來的物價高漲,而是俗稱“世界工廠”的中國正在對全球輸出通膨。 通貨膨脹
雖然很多人將這次美國房市與信貸泡沫的矛頭指向葛林斯潘,但在葛老執掌的18年間,畢竟成功地帶領美國渡過1987年股市大崩盤、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以及2001年911恐怖攻擊。姑且不論其功與過,老先生的智慧與力挽狂瀾不得不讓人折服。
葛林斯潘明確指出,由於全球化的進展逐漸減緩,中國輸入美國的進口物價不斷在上漲,未來幾年通膨恐怕會更加難以控制。在環境保謢、勞動力,及原物料商品的環伺下,中國製造業這一波“低成本”的擴張似乎已經走到盡頭,如果葛老的斷言成真,那麼代表我們所處的經濟正在迎向一場新的轉變。
新世代新格局,投資人在迎戰通膨考驗時,又應建立起怎樣的新思維呢?首先,大家不妨先思考一個問題,何謂通膨?通膨其實就是一種「財富重分配」的過程-窮者愈窮、富者愈富。就統計上來說,總體物價上漲,根本無法反映通膨所導致經濟結構上的重大轉變,因為對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不同地位的人,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一般來說,社會金字塔底層的人所受影響最大,因其缺少足夠的財富來面對生活成本上升。同樣地,開發中國家也會受創較重,因人民所得對於民生必需品價格的變動最為敏感,再者是這些國家財政政策並不成熟,難以面對通膨的突擊。
事事無絕對,通膨並非百害無一益。通膨也可以有另類的解讀,那就是「貨幣時間價值減少」,因為通膨伴隨而來的是利率走揚,而利率又是貨幣時間價值的體現。因此,對於負債沈重的國家(例如美國),其實可藉由通膨來降低實質負債。
如果通膨真得是個難以擺脫的枷鎖,那麼投資人不如選擇正面迎戰!未來在投資佈局上可盡量避開財政體質較弱、且國民人均所得較低的國家;相反地,可將資金轉進受通膨衝擊較輕微的已開發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