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財專欄 報告內文

跟著公司主力作多


2007/8/27 上午 08:29:00 提供機構:摩根先見
字級設定:

「內部交易(insider dealing)」也可作為超額報酬來源?沒錯,在摩根富林明歐洲股票團隊最新發展的「Research Driven Process」(簡稱RDP)投資流程中,就運用了該指標來預測股價走勢,不僅效果顯著,且絕無違法之虞。

對基金經理人而言,究竟該偏重長線基本面或者短線爆發力,向來是選股時的一大挑戰,不過在RDP策略中運用的三大指標包括股價催化動能(catalyst)、企業實際價值(intrinsic value)與經營體質(quality),卻兼顧了短線與長線評估指標。

以偏向短線指標的「股價催化動能」來說,我們以「內部董事交易」與「外部分析師預測」來預測股價表現,等於同時追蹤了影響股價最深的內外部人為因素(smart insider & outsider),而非一般的技術分析或消息面追逐,分析角度可說與眾不同。

根據我們長期追蹤的結果,當公司內部董事大量買入自家股票後的4~12週內,股價多明顯有優於大盤的表現,故可作為買進參考訊號,且此類活動為公開訊息,當然就無所謂內線消息(inside news)的疑慮。至於外部分析師獲利預估與市場共識的落差,也具備股價預測能力。舉例來說,當一位傑出分析師(analyst with good track record)對某檔股票的獲利預測遠高於市場平均值時,代表市場可能低估其獲利能力,一旦市場預估上調或實際盈餘超出預期,便會帶動股價攀升。

相對於股價催化動能,「企業實際價值」與「經營體質」便較偏向長期指標。前者運用過去曾提及的「股利折現模型(DDM)」篩選股價偏低個股,後者則分析管理階層態度,例如資本運用情況、現金流量與盈餘分配等,用以評估企業的永續經營能力,這往往是一般基金較不重視的面向,但根據回測統計,單是「經營體質」一指標在1990~2005年間的歐洲股市,就足以創造每年超越指數10%的績效。

更重要的是,RDP策略中的三大篩選指標所創造的超額報酬,彼此連動度最高也僅0.09(1995.1-2006.8),多元分散的報酬來源除了降低波動度,其績效與我們近年極為成功的「動態計量投資」(Behavior Finance Process,簡稱BFP),連動度亦偏低。

不可諱言的,早期我們旗下以DDM Process為主的部分歐洲產品表現並不理想,顯然對近年快速全球化、高度參與新興市場成長的歐洲企業,DDM策略強調的高價值投資風格已有不足,2005年起我們將其改良為RDP產品後,整體風險調整後報酬(risk adjusted return)較原本的DDM產品提升約兩倍。這一套歷史不長但成績優異的投資流程,可說在發展已相當成熟的歐洲股市中,另闢一條蹊徑。


•相關投信:摩根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