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財專欄 報告內文

只要「成長」其餘免談


2007/7/23 上午 09:56:00 提供機構:摩根先見
字級設定: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用這句話來形容偏好「成長型」選股的投資人應最適合不過,其關心的是個股成長性,股價是否夠便宜則是其次,因為即使短線漲幅已大或本益比高過同業,只要具備高成長性,股價仍會上揚。

選股方式不一而足,也沒有絕對奏效的策略,不過以投資風格而言,可分為成長型(growth style)與價值型(value style)。90年代末期科技股爆紅,可說將成長型投資發揮到最極致,50倍本益比不算高,公司不賺錢也沒關係,只有未來的成長才是王道,而當時的確也帶來超乎預期的報酬。

究竟什麼是成長型選股?在此之前,得先了解「成長型股票」定義。顧名思義,成長股除了本身的營收與盈餘須持續增長,相對整體景氣或同產業也應有較高的成長能力。此外,成長股傾向配發較低股利或甚至不發放(因資金將再投資),且以中小型股比例較高(因以新興企業為主)。

接下來的問題是,該怎麼篩選成長股?可惜的是,同樣沒有絕對指標。以成長型投資教學而知名的全國投資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vestors Corporation,簡稱NAIC)提出的標準來看,成長股應具備五大條件,包括過去五年EPS至少每年成長5%-12%(依企業規模大小而不同)、未來五年每年須成長10%以上、稅前營利持續上揚、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持續上揚,以及未來五年股價有上漲100%的實力。

話雖如此,跨過上述門檻脫穎而出的股票仍不是獲利保證,相對同業表現、產業特性與大環境變化等因素皆應同時納入考量。對基金投資人來說,若基金投資組合相對指標指數擁有較多中小型股、較高景氣循環股比重(如科技股)或進行融資投資等,其投資風格便是偏向成長型態。

成長型投資似乎總讓人聯想到較高報酬,但其實成長股通常也伴隨較高風險,尤其多頭時資金易過度偏重成長性而忽略了價值,不過歷經近十年股市大幅震盪,目前已少見採取極端成長型態的投資方式,而多輔以價值面指標篩選,以建構較均衡的投資組合。

華倫巴菲特曾說「成長型與價值型投資是一體兩面」,即道出了沒有一個策略能永遠勝出的事實,投資人若沒有一定把握,成長與價值並重仍是長線佈局的最佳策略。


•相關投信:摩根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