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財專欄 報告內文

水火無情 絕地逢生


2009/2/9 上午 09:26:00 提供機構:摩根先見
字級設定:

上週英國倫敦遭逢18年來罕見的暴風雪侵襲,市區多數的商業活動為之癱瘓,正當眼前的金融海嘯,幾乎拖垮這個十九世紀的世界強國與海上霸主之際,天災、人禍使「日不落帝國」的餘暉更加暗淡。

其實,人定勝天的神話,早在2004年12月16日南亞海嘯突襲時就已全然瓦解。當時世人開始覺醒,人類抵抗天災的能力是多麼微小與薄弱,那些原本看似屬於我們的東西頃刻間化為烏有。

聯合國在2008年公佈的世界經濟調查報告曾指出,2000年至2006年間,每年發生天災的次數比1970年代多出4倍,平均每年的天災損失高達830億美元,金額是1970年代的7倍。許多專家不斷警告,氣候變遷對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無論頻率或規模皆與日俱增。

德國經濟議題觀察家Friedhelm Schwarz進一步提出更明確的數據,時至今日氣候在全球五分之四的經濟活動中扮演著決定性角色。天災地變造成的傷害已令人痛苦難耐,眼前更得接受的,是氣候已然變遷的既定事實,我們該以何種智慧面對?

先從美國總統歐巴馬所提出的經濟振興方案來看,環保節能相關投資即佔有一席之地,目的不外乎因應氣候的轉變,讓經濟與產業發展都能盡快跟上腳步。同時,氣候保護政策對市場的影響力也愈來愈大,尤其對歐洲國家最為明顯。

在金融市場,各種和環境相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不斷推陳出新,例如因應全球暖化議題,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已全力推動「排碳配額」及其他綠色環保商品交易。另外,一些以降雨量、日照小時、空氣溫度或風速來訂定的衍生性商品合約,儼然已成為企業在面對天災時的重要避險工具。

氣候如何影響經濟社會也可從醫療市場看出端倪。世界衛生組織警告,氣候變遷已成為人類最大威脅,每年將至少有十五萬人因此死亡,另外數百萬人的健康瀕臨危險。氣候不止影響人類健康,更加速各種傳染病的擴散,但也同時帶動了醫療市場的發展與商機。

以美國S&P500指數為例,自去年11/20此波股價低點向上反彈以來,已上漲12%(至2/5),但同期間健康保健類股則是勁揚了74%,部份原因除了受歐巴馬即將簽署的健康醫療法案所激勵外,是否也意謂著氣候變遷所帶動的經濟社會轉變,正在股市中發酵?


•相關投信:摩根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