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寬鬆貨幣政策對新興市場的影響不如以往
聯博資深經濟學家拉爾斯•佩德森(Lars Pedersen)認為,一般而言,全面性鬆綁貨幣政策造成極低利環境,常使已開發國家投資人轉進政策利於信用市場發展、信用需求龐大的新興市場,以追求更高的殖利率。然而,這一層關係目前似乎正面臨改變,甚至可能扭轉此波寬鬆貨幣政策的資金流向。
佩德森表示,觀察過去幾次量化寬鬆政策,其對新興市場皆造成顯著影響。由於新興市場金融體系表現遠遠優於已開發國家,因此新興市場願意吸納國際間規模龐大的極低利資金,部分新興市場甚至推出政策以進一步刺激該市場的信用需求。
佩德森指出,當時新興市場受惠於國際資金湧入,經濟提早步入復甦,同時對於原物料的需求異常龐大,甚至高於先前的景氣週期。但是,隨著量化寬鬆政策持續推升原物料價格,新興市場所面臨的通膨壓力卻也逐漸升溫,部分國家甚至被迫以升息並採取其他抗通膨政策。
聯博投顧表示,從種種跡象顯示,寬鬆貨幣政策與新興市場資金連動關係似乎開始出現改變。
佩德森指出,如今,新興市場不再需要為了穩定匯率而大量累積美元外匯存底。新興市場債券新發行量與銀行聯合貸款的需求量也不如以往。主因在於許多新興市場產業舉債增加,但在前一波信用快速擴張階段中,其競爭力似未跟上。另外在多數情形下,貨幣升值可能影響製造業競爭力並降低企業投資意願。
另一方面,佩德森也點出,新興市場債券新發行量(不包含再融資)顯示,過去幾個月來主要信用資產需求疲弱,其中拉丁美洲債券與銀行聯合貸款的新發行量明顯疲軟,其次為歐非中東地區:相較之下,僅有亞洲尚能站穩腳步。投資人對於部分債券需求減少,反映新興市場當地企業與政府不願擴大美元計價舉債規模有關。
根據美國財政府針對52個新興市場的統計資料指出,截至2012年7月31日止,美國民眾對於新興市場債券的長期投資趨勢並未有顯著改變,但美國民眾對新興國家股市的投資規模卻持續下滑。不過,美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持續穩健流入新興市場,部分原因在於已開發國家利率水準極低,因此只要新興市場貨幣持續升溫,預期企業資金仍會持續流入。
聯博投顧表示,2009年至2011年間,主要已開發國家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帶動新興市場經濟提早復甦。倘若此波量化寬鬆政策的目的在於暫時性刺激投資人情緒,屆時將再度看到新興市場經濟早一步回溫。然而由過往的經驗可知,過多資金將造成部分新興市場資產價格過高、其他市場湧入大量資金和舉債幅度全面上升。由於前一波量化寬鬆政策的效應仍待消化,新一輪的政策效益則仍有待觀察。
展望未來,聯博投顧指出,美國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政策,近期內仍可望支撐高收益與新興市場債券。聯準會祭出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不僅是鼓勵投資人將資金轉移至較具風險性的資產上,且強調在美國勞動市場復甦前,將不會停止維持政策維持寬鬆。在此環境下,只要經濟與勞動市場回穩,仍將有利於高收益與新興市場債券。
聯博投顧表示,由於全球各地仍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市場仍將波動,故在債市佈局上,建議仍聚焦於相對有基本面支撐的美國,並減碼歐元區週邊國家債券與部分如Beta值較高的新興市場債券,同時避開風險較高的債券,因為潛在報酬恐不足以補償所承擔的風險。在股票方面,仍持續避開較易受到市場衝擊,與歐洲風險加劇影響的個股,以因應短期內風險趨避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