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財專欄 報告內文

計量基金萬無一失?


2007/6/11 下午 05:14:00 提供機構:摩根先見
字級設定:

近來標榜「計量管理」的基金大行其道,彷彿冠上「計量」二字的基金就是獲利保證,這些原本披著神秘面紗、一般投資人敬而遠之的產品,現在卻成了最熱門的基金類型之一。

姑且不論實際績效如何,計量基金大受歡迎,突顯了市場積極尋求有別於過去以經理人「主動管理」為主的操作模式,利用精密模型評估與大量歷史數據分析的「被動管理」,遂成為基金管理的新顯學,但隨之而來的疑問是經理人的價值何在?計量基金真能萬無一失?

以我們已發展十餘年的「動態計量投資(Dynamic Investing)」為例,即是以獨立數據的計量分析進行初步個股篩選(initial screen),不涉及人為主觀判斷,但這並不代表經理人於此間無附加價值,因為他們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 決定股價篩選因子(key factor)。

在「動態計量投資」的邏輯中,即是以趨勢(trend)、動能(momentum)與價值(value)三面向進行選股,經理團隊透過長期分析大量數據挑選最能預測股價變化的因子,例如未來一年盈餘成長、6個月股價強弱勢、預估本益比或3個月盈餘預估調整幅度等,且因應不同市場、投資目標或時間演進,股價篩選因子也可能隨之不同。

透過主觀決定的股價篩選因子與客觀分析的計量模型,我們將此全新管理模式稱為「Active Quant」,因為其正是結合了「主動智慧」與「被動計量」,以此角度來看,經理人仍是計量管理基金績效成敗的關鍵。

如此一來,傳統的主動管理基金是否式微?由於輔以計量管理的基金通常採取定期投資組合調整(rebalancing),在市場出現短線劇烈震盪時,反應速度可能不及一般基金(但沒有絕對的優劣),進一步來說,傑出的主動管理經理人同樣能創造高α值,計量基金僅是提供投資人另一種選擇。

我們於2004年底在台灣推出摩根富林明全球α基金,即是國內第一檔強調計量管理的產品,當時市場接受度尚不高,且股市正處於大病初癒階段,但此後因其穩健傑出之績效,獲得法人高度認同,基金規模即從最低點成長至今達一倍以上,相信未來在國內投資環境漸趨成熟下,此類結合主被動管理的基金將大放異彩。

(行為投資學系列完)


•相關投信:摩根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