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的開放之路
十九世紀,英國締造日不落國奇蹟;二十世紀,美國攀登世界強國首席;二十一世紀,中國插旗全球經濟山頭。1990年代後期,中國投資門戶洞開,與周邊國家快速展開經貿往來,數十年來帶動經濟、文化發展,猶如長江三峽運河之開通,經濟洪水正日以繼夜奔流不息。2008年,中國趁金融大破壞之際,亂世中與臨國成立守望相助隊,簽定貨幣互換協議。2009年,中國準備讓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先試啼聲。
當前,世界貨幣呈現三強獨霸的局面──美元橫行天下,歐元攜手合力,日圓緊追在後。一場世紀金融浩劫,國際貨幣的金融版圖能否重新洗牌仍在未定之天,但顯而易見,中國已經抓住眼前的契機,決定讓人民幣嶄露頭角。中國在3月初宣佈,將允許符合資格的企業,在與香港和澳門地區進行貿易時,能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目前仍屬試行階段,未來不排除擴及其他城市。
至今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市場上仍無法自由兌換,境內銀行使用人民幣兌換外匯亦有諸多限制,成為計劃經濟時代下的產物。未來人民幣在參與國際清算的準備工作,還需要漫長的準備。因為只要提到「清算」,就勢必得面對國際資本帳開放的問題,中國現在的政策尚未進行到此。此外,貨幣市場的健全發展也需要成熟且完整的金融體系搭配才行。
對內,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全力衝刺內需市場。對外,東協聯盟正不斷壯大軍勢。中國現在已結合臨國進行貨幣合作協議,企圖先朝「區域型」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邁進。未來若能逐步允許這些聯盟國家擴大人民幣的使用範圍,例如用於國際貿易結算、清償債務等,而不再單單只是作為支付的工具,或僅為央行與央行間的交換貨幣,如此一來,人民幣才真正稱得上與國際接軌。
美國之所以能在國際市場上呼風喚雨、屹立不搖數十載,本質上全賴經濟基本面的強力支撐,同時有許多世界級的大型企業作為後盾。長遠來看,人民幣的向前邁進,將有助企業國際貿易的便利性、減少匯率波動損失,並且提高貨幣與貿易政策的自主性,強化經濟發展的穩定度。
人民幣躍向國際舞臺勢必無法一步登天,目前初步仍屬試探,成果有待考驗。但在歐美金融體系瀕臨癱瘓之際,人民幣的開放可說是又把中國的經濟往前推進一大步。環顧全球,美國經濟與金融的強權地位,仍無單一個國家可輕易取代。但中國或許能在眼前亂世中,提高自我影響力,降低對美國金融資產的依賴,取回外匯訂價權,並且為長期被美國廉價利用的商品與服務重新找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