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財專欄 報告內文

昂貴的代價──剜肉醫瘡


2009/2/24 上午 10:29:00 提供機構:摩根先見
字級設定:

禍起蕭牆,殃及全球。美國金融海嘯,似乎讓亞洲經濟再度惹上麻煩。日本經濟已不支倒地,深陷衰退深淵;中國所駕馭的經濟特快車在遭遇強勁逆風下,也不得不緊握煞車低速前進;台灣、韓國、新加坡這些高度仰賴外需的國家,同樣被出口的急速下墜震得兵慌馬亂。

亞幣競貶的賽局近來重拾市場關注。為挽救出口,壓低匯價成為各國央行慣用的手段。但最為人垢病的是,在過去太平盛世年間,為何亞洲始終戒不掉對美國消費市場過度依賴的癮,龐大的外匯存底除了購買美債外,也想不出更妥善明智的運用方法,導致亞洲金融風暴發生10年後,亞洲經濟仍然深受匯率波動所苦。

當景氣衰退,以匯率貶值救之,絕非新解。壓低匯價是否真能救得了出口,南韓的數據已提供明確解答。韓元從2008年以來貶值幅度超過50%,但出口從去年10月以來一路敗退,今年1月的衰退幅度更是擴大到32.8%。因為現在的問題並非東西夠不夠便宜,而是缺乏實質需求,這絕非單單憑匯價貶值就能解決的。再者,匯率貶值也會增加進口成本,傷害內需消費及企業投資意願。如此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代價未免太高。

據「中國石油報」指出,中國正在評估是否要動用外匯準備,成立一個特別基金,發展中國能源振興計劃,並鼓勵企業開發或併購海外能源項目。以長期戰略角度來看,這除了解決中國能源短缺的問題外,也具有活用外匯準備的意涵及長遠打算。

上週中國與俄羅斯二家能源公司達成一項長期協議,中國同意提供250億美元貸款,獲取未來20年俄羅斯每天約30萬桶原油的供應量。金融危機的惡化嚴重限制了許多公司的融資能力,但相對而言,中國企業在政府推波助瀾下,持續獲得銀行龐大金援,在資本市場冰凍時期,這無疑是為中國企業進軍海外打造直達天梯的路徑。

金融海嘯已經對全球經濟造成極大的影響,金融市場各種資產價值大幅下挫,投資人信心深受打擊,但卻為中國企業創造「走出去」的良好時機與機會。相較於2007年,石油及各種能源商品價格已腰斬再腰斬,這亦直接降低了中國經濟轉型及產業改革的成本,尤其是在中國推動內需發展之際。

如今美國的財政赤字就像正在等待救援的三大車廠財務缺口一樣,深不見底。亞洲政府應當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匯率自主權,不再只是美國資金餵養的供應者,以免除投資美債的不安與恐懼。亞洲雖然也是這波金融海嘯的受害者,但縱觀各層面,擁有眾多優勢的中國,也可能是得利者。

•相關投信:摩根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