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當周全球投資評論
貝萊德首席投資策略師 - 孔睿思(Russ Koesterich)
在低迷經濟數據占據新聞頭條的一周裡,股票仍普遍上漲:投資人再次把「壞消息當成好消息」
股票在周五因為烏克蘭邊境的對峙而回檔,但股市在當周仍呈現上漲。上漲有部分原因是外界認為,至少到周五為止,烏克蘭和中東的地緣政治風險有所緩和。
不過,投資人卻也因為經濟數據普遍疲弱而追捧股票,這些數據包括美國的零售銷售數字再度走弱、歐元區的成長停滯,以及中國的貸款成長趨緩。例如美股在周三急漲,就是因為投資人把美國零售銷售的疲弱,解讀為聯準會降低提前升息的可能性。這些情況可歸納出一個共同主題:對於更加積極的貨幣或財政刺激感到樂觀;或是對至少還會延續下去的寬鬆貨幣政策感到樂觀。
這樣的樂觀延續了特定資產與相對價值的投資主題。投資人持續把資金投入新興市場、美國的大型股,而經過數周拋售之後再度遭到賣出的高收益債以及其他區塊則出現了資金外流,其中特別是估值較高的區塊。典型的例子是,上周美國小型股的ETF流出了12億美元,使該族群自3月以來的總流出達到了100億美元。
美國經濟正在好轉,但消費支出還是疲弱:美國的消費股依舊處於弱勢
上周有進一步的證據顯示,美國經濟反彈缺少了關鍵因素:消費支出加速。美國7月份的零售銷售持平,遠低於預期。今年以來,經調整後的零售銷售所繳出的平均月增幅只有0.3%,低於危機過後的均值。勞動市場轉強應該會使消費者受惠,但所得沒有成長還是一大阻礙。支出疲弱加上估值仍高,這表示對於美國的零售業者要持續謹慎,而沃爾瑪(Walmart)的同店銷售停滯以及Target和梅西(Macy’s)的盈餘令人失望也都印證了這個看法。
歐洲的經濟數據持續令人失望,歐元區在第2季也不見成長:成長遲緩不僅壓低了歐洲的殖利率,可能也為美國的殖利率帶來下行壓力
上周的數據印證了近期歐洲經濟數字走弱的趨勢。跟第1季比起來,歐元區第2季的GDP持平,德國的產出下滑也超出預期。GDP報告疲弱,加上歐洲經濟研究中心調查(ZEW Survey)的德國信心以及工業產出的數值慘淡,這都加深了投資人對於成長和通縮風險的疑慮。因此,歐洲的債券殖利率便持續緩步走低,德債的殖利率也跌破了1%的門檻。
歐洲殖利率的跌勢格外明顯,義大利的十年期殖利率在今年以來跌了150個基點,葡萄牙則跌了將近250個基點。這種現象在所有的已開發國家中都顯而易見,包括日本、澳洲、加拿大和美國。儘管經濟和勞動市場的反彈強勁,量化寬鬆也接近尾聲,但從2013年年底以來,美國十年期債券殖利率還是跌了70個基點。某種程度上,歐洲的殖利率較低使得美國相形之下更具吸引力,歐洲的走緩幾乎可說是引發美國持續低利率的原因。
一如預期,日本的經濟在第2季急劇萎縮:儘管成長受挫,但在寄望日本退休基金的重新配置能支撐起股票的需求下,日股仍重拾漲勢
歐洲並非唯一在第2季掙扎的地區。大體符合預期的是,日本第2季的GDP季增率萎縮了1.7%。成長萎縮是緊接在4月時把消費稅調高六成後出現。儘管數據慘淡,日股在上周還是漲了3.5%,因為該國最大的退休基金GPIF(政府年金投資基金)決定暫時取消對國內持股的上限。此舉使GPIF得以在正式的資產審查即將登場前,把更多的基金配置到日股上,而且應該會把對日股的目標配置從12%調高到20%。我們對於日股依舊是普遍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