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面向,亞股仍具投資價值
投資人總是容易悲觀?
聯博亞洲股票基金經理人李士德(Stuart Rae)指出,歷史經驗顯示,投資人的投資情緒往往容易跟著市場起伏,過度對市場悲觀,最後反而忽略了真正長線市場趨勢和成長性題材。如果留意近期英國金融時報相關財經新聞標題,不難發現,許多報導內容對於全球經濟、金屬價格、中國出口表現或是企業信心前景都持相對悲觀的論調。
李士德表示,現階段之所以有投資人不看好亞股(不含日本)前景,主要是受到以下所列表向所影響:一、若把中國等國家2007年實質GDP成長率和2012年實質GDP預測值比較,其經濟表現均明顯不如以往;二、若以中國貿易成長近年來表現為例,市場擔心西方國家去槓桿化動作恐不利亞洲國家出口貿易;三、企業盈餘前景較年初預測值遭到下修;四、若比較全球其他市場和產業,其長期波動度與5年年化報酬率表現,亞洲(不含日本)股市投資風險似有高於報酬水準之虞。
亞洲前景真得令人擔心?
先看歷史走勢。李士德指出,如果先撇開市場普遍存有對於亞股(不含日本)前景雜音,而試著把眼光放長、拉遠,可以發現,以MSCI亞洲(不含日本)為例,回顧該指數自1988年以來迄至2012年9月底止的表現,可清楚看到,在過去24年內,儘管市場有多空起伏,但大體上整個市場趨勢仍是一路往上,事實上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糟。
其次看基本面。李士德表示,根據聯博的預測,如果拿2012、2013年亞洲(不含日本)、中國、印度的實質GDP成長率預測值,分別和新興市場、全球、美國及歐元區比較,包括:亞洲(不含日本)、中國、印度的經濟成長表現均領先全球其他主要市場,亞洲地區國家的財政狀況亦相對穩健,顯示亞洲(不含日本)基本面仍相對具前景和競爭力。
第三看經濟實力。李士德指出,以中國市場為例,如果分析中國GDP成長率來源,可以發現,從2000年以來迄至2012年上半年止,內需消費力道依舊強勁,且始終扮演擔綱支撐中國經濟成長的重要角色;儘管近幾年受到歐洲財政問題和全球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影響,亞洲(不含日本)主要倚重出口的國家承受一定壓力,不過觀察近期台灣和韓國電子業出口成長率表現,顯示出口貿易已浮現復甦跡象。
第四看企業盈餘。李士德表示,若比較2012年初與2012年9月底市場對於企業盈餘成長率的預估值,表面上,近期預估值顯示企業盈餘下修,或令市場擔憂亞洲(不含日本)企業獲利前景,雖然亞洲企業現仍處在週期性趨緩階段,但亞洲(不含日本)企業2012、2013年的盈餘年成長率仍可望15%、14%正成長的表現水平,顯示企業前景仍具潛力。
第五看投資價值。李士德指出,儘管全球經濟前景仍存有不確定因素,市場亦潛藏風險,但因亞洲擁有相對強勁的基本面,加上目前投資人配置亞股比重相對不足,以致亞股尚未合理反映基本面,預期隨著國際政經情勢、政策走向轉趨明朗,市場信心獲得提振,亞洲(不含日本)投資價值的吸引力將與日俱增。
為何建議以價值型投資佈局亞股?
李士德表示,根據研究顯示,採取價值型投資策略,不僅可適度降低非理性投資行為的產生,避免追高殺低,有利掌握亞洲(不含日本)長期投資契機,更有助發掘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有利面對總體經濟的各種挑戰。
李士德指出,若再對照MSCI 各亞洲市場和類股遠期本益比,和亞洲(不含日本)遠期本益比的平均值,也可發現,市場像是中國、韓國、泰國;類股例如金融、能源、非核心消費等表現,因市場過度恐慌而導致投資價值相對被低估。
展望未來,李士德表示,隨著亞洲(不含日本)經濟實力和影響力持續攀升,亞股市場仍將為投資主流。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已從高度依賴轉向出口轉由內需拉動,加上其他新興亞洲市場中產階級的消費潛力不可小?,預期未來亞洲經濟在內需成長潛力支撐下仍相對具有榮景,佈局上可多留意未來可望受惠於亞洲(日本以外)內需經濟的相關類股或個股。
在觀察指標上,李士德指出,隨著2013年的到來,儘管市場已逐漸擺脫陰霾,漸露復甦曙光,但因全球市場仍存有不確定因素,故建議可持續關注中、印經濟成長趨緩,歐洲財政問題發展,中東情勢動盪,以及美國大選財政懸崖等不確定性可能對於全球經濟前景的影響。
策略上,李士德認為,短期內,中國可能持續面臨經濟成長動能趨緩的挑戰,不過,由於全球經濟前景仍將以溫和的步調改善中,建議不妨以價值型投資策略介入亞股,即使面臨市場波動,仍有機會逢低長線佈局亞股,找到相對較佳的投資機會。切記「投資要往前看,尋找適合的投資機會,千萬不要被過去的經濟數據或獲利表現所影響」,正如同「開車,千萬別只盯著後照鏡一路向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