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夠撐起全球經濟?
機會與風險(4)
問:中國日前公佈第三季GDP較去年增長9%,怎麼解讀? 洪胤傑(以下簡稱洪):外界的失望是來自於,作為美次貸風暴外的「淨土」以及全球經濟的主要引擎,如果連中國經濟都走弱,全球的成長動能在哪?連續五年,中國的GDP成長率皆大於10%,這次可說是自2003年第二季以來經濟增長最慢的一季,中國前三季的平均GDP成長率為9.9%,第四季數字將決定全年度經濟成長能否保十(10%)。 邱亮士(以下簡稱邱):我想,第三季度顯著放緩是受到出口需求降低,以及之前經濟降溫政策的雙重影響,可是再分析一些細部的數據,我認為單就第三季判別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稍嫌失真,因為這個數據的時間間隔太短,有可能是受奧運期間工廠關閉的影響,特別是月度數據存在一些衝突,例如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固定資產投資以及鐵礦砂進口都出現加速增長,但工業產值和鋼鐵產量卻出現回落,因此第三季GDP可能是受到局部產業的影響,並不一定是反映整體經濟,需要持續觀察。 問:中國政府過去抑制經濟過熱,如今面對全球經濟走緩,其未來政策方向為何? 洪:其實可以看到,這次全球次貸風暴,讓中國政府的發展方向不斷修正。首先是由抑制經濟過熱的「雙防」轉為下半年的「一保一控」,但隨著美國次貸危機惡化並向全球蔓延, 中國經濟也面臨著快速下行風險,在此形勢下,政府的調控目標逐步轉變為全力「保增長」。 以中共總理溫家寶日前提出的十招救經濟方案來看,內容不只是在「救經濟」,還像是台灣推動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例如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加大投資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礎建設力度,甚至還有促進地方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另外,過去被認為首要降溫重點的房市,財政部卻在上週宣布11月起民眾首次購屋自備款比率從30%降到20%、住房貸款利率下限擴大為基準利率的0.7倍、調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即便以上政策短期效果不顯著,但這等同宣告宏觀調控時代的結束。 邱:的確,而且很重要的是,中國政府也因為這次危機加速開放金融市場。首先在黃金十一長假結束前,宣布試點開放融資券,這項政策也會成為年底前是否開辦股指期貨的風向球。很多人好奇,在所有市場都限制融資券的同時,中國怎麼反其道而行?但這項政策目前融資 規模會大於融券,再加上融資融券客戶要提供高額保證金,而且試點僅限於特定證券公司,因此 市場上不可能出現大量的賣空現象,反而還可以回補一些大型權值股。 問:內需一直被視為中國經濟成長最大動能,此部分是否能維持? 洪:外資對中國投資縮手,確實可能發生。一直以來中國政府試圖從出口導向轉型為內需導向,不過目前看來,中國自身需求尚不足以取代來自美國的需求。以去年為例,美國3億人口的消費額是9.7兆美元,中國13億人口的消費額約1.2兆美元,因此轉型過程仍漫長。此外,中國堪稱全球原物料最大消費國,在大宗商品價格快速跌落之下,對中國其實為一大舒緩,我相信內需也會因此受惠。 邱: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強勁的消費支出」和「和固定資產投資」二者將繼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我認為此刻格外關鍵。今年以來,中國每月零售銷售多較去年同期保持21%以上,顯著較去年平均16%為高過去二個月甚至23%的成長,接近過去九年來最高水準,顯示中國內部需求受全球不景氣影響有限。另外,今年年前三季都市固定資產投資成長率仍有27%,也與去年相當(資料來源彭博)。事實上,基礎建設是政策重點,不論是長期目標如疏導近八億農村人口轉型及都市化需求,或短期目標如雪災、震災後重建,根據Morgan Stanley估計,中國在2008-2017年之間基礎建設支出金額近9兆美元。 問:上證指數指數瀕臨1800點保衛戰,宏觀調控也大幅鬆綁,現在是進場時機嗎? 邱:一旦未來風險被確定,股市要繼續下滑的空間將有限。事實上,中國股市算是全球最早修正的市場,九月以來全球股市大跌,儘管上證指數仍下跌20%,但不及歐美日等成熟國家下跌約30%的幅度,巴西和俄羅斯各下滑37%和53%。值得留意的是,近一個多月中國股市的每日盤中波動明顯下降,似乎有股隱形的力量正在運作,指數也許有機會見底,如果能夠成真,對整體新興市場應有穩定軍心的效果。 洪:我認為中國未來三至五年仍有相當看頭。首先,中國金融體系並未喪失信心,銀行也沒有破產風險,而且中國外債占今年GDP比重僅9%(資料來源JPMoragn)。其次,出口即使減緩,也不會負成長,且國內消費旺盛可減緩出口的負面影響,明年經濟成長可達8%~9%,絕對表現仍相當強勁。第三,原物料和能源價格下降,有助中國企業明年初獲利開始回升。最後,中國政府若要振興股市,還有許多武器其實尚未出鞘,後續值得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