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理財專欄 報告內文

都是配息惹的禍


2007/9/17 上午 08:19:00 提供機構:摩根先見
字級設定:

大概是「債券」又稱「固定收益有價證券(fixed income)」的關係吧?由於其定期配息機制,總讓部份投資人誤以為債券不會賠錢,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面對大多數債券收益率並不到兩位數的情況下,背後隱藏的風險其實更需要投資人留意。

說到債券投資風險,利率風險(interest rate risk)絕對擺在第一位,雖然利率變化也左右股市表現,但它對債券的影響卻更為直接,因為利率一旦上揚,新債的收益率與投資吸引力均拉高,現有債券便面臨下跌壓力,所以任何可能影響利率的因素包括通膨數據、經濟表現、資金供需與財政政策等,均備受債券投資者關切,而一般則透過分散投資不同存續期間(duration)或利率交換(interest rate swap)等方式來降低利率風險。

信用風險(credit risk)則是另一個重要的風險考量,雖然其發生機率可能不高,但卻可能使投資血本無歸。一般來說政府債券信用等級最高(如AAA),必要時政府甚至可採取加稅或印製鈔票的方式還債,投資人拿不回本金的機率極低,但部份經濟情勢與財政體質不夠強健的新興國家便屬例外,過去俄羅斯就曾有無法償還債務的紀錄。

而大多數公司債因無擔保,投資時不僅需考慮利率風險,更重要的是評估信用風險。根據信評機構標準普爾、穆迪的標準,只要信用等級在BB、Ba以下的債券,就屬高風險標的,由於違約率最高,也被稱為「垃圾債券(junk bond)」,它所提供的收益當然也誘人,兩位數的利息相當常見。

傳統上衡量信用風險主要有兩項指標,一為「interest-coverage ratio」,即「扣除利息、稅負前盈餘」除以「利息支出」,此數據理當高於1.0,且愈高愈好,代表企業有相當償債能力;一為「capitalization ratio」,則是將「長期負債」除以「總資產」,以計算企業財務槓桿程度,此數據愈低,代表舉債經營較低,信用風險當然也較低。

對跨國投資者來說,尚有一重大變數 – 匯兌風險,畢竟匯率波動遠大於債券變動。舉例來說,2005年JPMorgan歐洲公債指數上揚5.7%,但當年歐元對台幣貶值9.6%,台幣投資者反而虧損4.7%,反觀2006年,債券表現雖持平,但靠著歐元升值10.6%,投資人仍有逾10%的報酬,因此投資人佈局海外債券勢必得評估匯率風險,多數債券基金則以匯率避險機制降低此變數。

另外,通膨風險(inflation risk)、再投資風險(reinvestment risk)、贖回風險(call risk)與事件風險(event risd)等亦均影響債券報酬,不過縱使影響因素高度複雜,債券相對股票仍屬低波動資產,於投資組合中仍扮演不可或缺之地位。

(固定收益 – 風險)


•相關投信:摩根先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