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報攤 報告內文
爸媽、教練、車場老闆暖心接力,10歲菲力成最接近世界賽車冠軍的人

2024/12/24 提供機構:商業周刊
字級設定:

文●陳盈螢

10歲卡丁車手張碩庭(圖中)、綽號「菲力」。(攝影?程思迪) 

披上國旗,個子小小的十歲卡丁車手張碩庭、綽號「菲力」,站上頒獎台。他在今年世界卡丁車總決賽Rotax MaxChallenge世界盃總決賽(以下簡稱RMC大賽),僅以○?○六秒之差擦身冠軍,拿下第二名,刷新台灣賽車史新紀錄。 

二十五年來,RMC大賽就像是賽車手的搖籃,馬克斯?維斯塔潘(MaxVerstappen)、奇米?雷克南(Kimi Räikkönen)等F1賽車手都參加過RMC大賽,奪冠者逾九成來自歐美國家。 

賽車是全球吸引最多人觀看的體育賽事之一。世界頂級的F1賽車更是地表最昂貴的運動,但台灣卻長期在這項賽事中缺席。在台灣,賽車是冷門運動項目,從競賽風氣、場地、人才培育都是問題,以致發展困難重重。 

譬如場地,台灣只有小賽道,「大賽道的速度跟臨場感都和小賽道不太一樣,」教練林彥熾分析,張碩庭在義大利賽車場跑一圈約一分十秒,但是他在台灣最大的麗寶國際賽道,用相同等級的車輛卻只要五十多秒。意即,在同一個國際規範下,賽道的寬度、長度、角度都有差別。 

但要從台灣小賽道到國際大賽道征戰,台灣選手卻會因賽道小、緩衝區小,容易撞上輪胎牆,難激發出如國際選手長期在大賽道訓練下爆發的潛能。 

再說競賽頻率,歐洲國家是幾乎週週都有比賽,但在台灣一整年只有八場上下;歐洲國家單場參賽的小童車手最多到上百名,但在台灣卻只有十名。因為能見度不高、倡議力度不大,政府經費補助也不高。 

賽車手的培養背後更是金山銀山。若從六歲開始培養一名車手,每年花費最高可達上千萬元,對選手家庭而言,是一筆深不見底的鉅額款項、沉重負擔,因此車手必須參加國際比賽奪牌,贏得車隊賞識,成為青訓選手。 

在彷彿賽車荒漠的台灣,卻有十歲選手站上國際級頒獎台,背後是一群人、一棒接著一棒、彼此互相補位的故事。 

8歲開始練車、比賽

勝負交給教練,陪伴交給父母 

將時間推回二○二一年,從小愛玩模型車的張碩庭進入卡丁車的世界,練不到四個月,開始參加台灣各地的比賽,但因為參加的小車手不多,他第一次比賽就拿到第三名。但到了第二場比賽,卻意外失常。 

張碩庭的媽媽吳佳伶回憶,當時她看兒子竟讓出自己的賽道給後方選手超車,見兒子下場,劈頭就問:「剛才為什麼要讓賽道給他?」兒子當時沒說什麼,下一場比賽出賽前,卻隔著安全帽低聲問:「如果這次我又讓賽道,妳跟爸爸??,是不是會很生氣?」 

「我立刻驚覺,我們犯了什麼錯!」吳佳伶說:「就算想贏,他的壓力應該是來自於他的好勝心,而不應該來自父母。」 

自此決議,賽場上的勝負交給教練;賽場下的陪伴,交給父母。 

後來,張碩庭的表現越加穩定,在賽道上與其他卡丁車的距離也能越拉越遠,幾乎場場奪冠。但沒料到,台灣的冠軍,卻是國際賽事裡的「吊車尾」。 

一度壓力大到狂摳手指

教練、技師們陪他度過低潮 

二○二三年在西班牙舉辦的Iame世界盃,是張碩庭首場世界盃賽事。雖然大人都要他放輕鬆,但當他獨自坐上卡丁車,面對四方都是車,壓力竄升,名次跌到九十幾名。 

回到台灣後,許多人安慰張碩庭:第一次學經驗、沒關係。「我們原本以為沒事,但是後來我看到他面對卡丁車不是笑容,而是緊張和難過。」吳佳伶說到此處,淚從臉龐滑落。當時,孩子只有九歲,卻壓力大到摳手指,座椅上都是他白花花的皮屑。孩子說不出口情緒,只好選擇壓抑。父母很自責,怎麼會讓孩子丟失自信? 

如今問起張碩庭,他超齡回答:「像大多數的賽車手,一定會有撞牆期。」他很清楚自己當時太在意秒數,以致心神不定,方向盤、煞車、油門瞬間變得不再熟悉,就像失憶。 

吳佳伶看著張碩庭為了卡丁車,放棄太多同齡小孩該有的快樂童年。一家人到麗寶國際賽車場練習,都會經過小人國和六福村,問孩子要不要去玩?他卻搖頭,一次也沒有中途下車。身為母親當然心疼:「可是我知道,我不能因為自私要他放棄什麼。」 

還有次移地訓練,天空下著雨,氣溫只有五度,選手都在場邊休息,張碩庭卻堅持上場練:「他就像不要命,完全沒有要退縮,那天他比別人練習的量多了一倍,這種選手是可遇不可求,」賽車手出身的教練蔡承揚說。 

雖只是十歲孩子,張碩庭的專注和毅力感動所有人。教練們都希望帶著這個孩子,找回對卡丁車的熱衷還有愛,他們紛紛跳出來,主動陪他度過難關、迎接更多比賽。 

像是張碩庭目前所屬的車隊教練古龍政(第六十七頁圖左四),就用黑色膠布貼在儀表板上,要孩子開車不能去看秒數。 

林彥熾則是鼓勵張碩庭,多去感受車子駕駛中的變化。譬如調整腳踩煞車的不同角度,去觀察車子過半秒後,給自己的回饋會是什麼? 

樂福卡丁車場老闆陳瑞禮笑說,張碩庭整個暑假只有兩、三天休假,技師為了陪伴他練車,無暇整理工作室,地板一片狼籍,扔滿空的機油罐:「我跟我太太還去幫他(指技師)收拾。」 

市場小卻有家的溫情

同儕車手自願陪練、分享戰術 

不僅大人,少年賽車手也志願陪練。今年就讀國小六年級的選手周宸毅,知道張碩庭希望有人能陪他練鬥車,開始會在賽道上看他手勢、陪他練習。下場後,兩人總衝到小角落討論技巧。「菲力非常厲害,可是他不會保留戰術,會主動分享,我們慢慢的建立友情,」周宸毅說。 

縱然產業裡的人都清楚,台灣賽車市場規模小,大家分的都是同一杯羹。但如今,他們打破行規、互相補位。因為他們在張碩庭身上看見天時地利人和:家長陪伴、選手堅毅不拔、產業越趨成熟,終於望見台灣賽車登上世界的一線曙光。 

在卡丁車圈具號召力的古龍政向吳佳伶提議,未來如果要參加任何國際賽事,不用在意車隊,只要哪個教練跑過張碩庭即將跑的國際賽道,他會為孩子諮詢、開路。吳佳伶轉述:「小孩子不可能一直是同一個技師、教練,他(指古龍政)覺得這樣子的教育才是好的。」 

臉書粉專「菲力小子的追速成長日記」上,滿滿都是對各界教練的感謝,如林彥熾和蔡孟翰指導二三年葡萄牙賽事、林岑翰指導二三年馬來西亞賽事、蔡承揚指導今年日本瑞浪賽事等。 

「說白了,我們年輕時可能也只跑得到某個層級,沒辦法跑到世界級;他有機會,我們會不留餘力的去協助他。」蔡承揚說。林彥熾則說:「大家都喜歡車、更知道維繫環境很不容易。」 

台灣賽車圈小,卻因此獨有像家一般的溫情:場上有選手的車發不動了,在國外,可能對手竊喜;在台灣,卻是群聚上前幫忙,讓車子能發動。「我們只是希望,大家都能順利開好一場比賽,」林彥熾說,「如果你要讓自己的表現更好,就要有競爭對手,但競爭對手也同時要是夥伴,大家才會協力。」 

當張碩庭出席RMC大賽那天,這群車友們,不是在辦公室裡偷瞄手機,就是在場邊架起螢幕,邊看轉播邊集氣。「我們大家很開心超激動!雖然覺得很可惜,因為他那個程度是可以拿第一,但是看他拿到第二還是很開心,」周宸毅說得語無倫次,就像自己也獲獎。 

帶孩子玩卡丁車的媽媽黃宣喻也難忘當時的感動,她激動的說:「謝謝你們當初撐下來了!」 

現在從菲力小子身上,大家就像看見一絲希望。而這背後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努力,就從現在開始,或許在每一場都能吸納百萬人次到場觀看的F1賽車場,也能看見台灣。

本文由商業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