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報攤 報告內文
幕後》這家新創一開張就接到越南生意 研華劉克振為何要親自接掌它?

2022/12/28 提供機構:風傳媒
字級設定:

作者:周康玉

工業電腦龍頭研華董事長劉克振近年持續推動「物聯網平台」,並且持續在世界各國利用投資當地系統整合商(SI)成立分公司,主要目的就是要服務當地客戶,期望從工業電腦的巨人,華麗轉身成為物聯網平台巨人。

然而,這條物聯網平台的路走得並不順利,回顧劉克振自2018年定義為物聯網起爆年,也就是進入爆炸行成長,但直到這一兩年,他坦言,物聯網發展得比預期的慢,然而即使如此,研華拓展全球各地據點腳步從未停歇。

劉克振近期再次出擊,但這次方式和過往只和當地SI合作成立分公司做法不同,研華與台中有線電視業者台數科,共同出資成立佳研智聯,研華扮演天使角色,投資佳研智聯這個新創公司,劉克振親自擔任自己投資的新創公司董事長。

公司創始成員來頭可不小,由前工研院智慧製造計畫大咖羅佐良、帶著13位博士級精良部隊為主要成員。其中,研華和台數科董事長廖紫岑旗下的大佳國際投資各擁有約43%股權、工研院成立的創投公司創新工業技術移轉持股10% 

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劉克振出任佳研智聯的董事長,這是過去研華在地方成立分公司時,未曾有過的安排。究竟為何一個年營收500多億元的龍頭公司,要和一家資本額僅2億元的新創打交道?這位打造工業電腦廠的教父級董座,心中有什麼算盤?

對研華的戰略意義不同

首先,對研華本身的戰略意義不同。首先是價值連結的意義,劉克振表示,和過去其他當地分公司不同的是,佳研智聯的格局和思維不太一樣,研華未來一定要跟SI產生「價值連結」,這個價值連結是有學問的。

換言之,身為佳研智聯董事長,可以產生這樣的價值連結。劉克振表示,他希望用研華的經驗幫助他們,同時,佳研智聯董的經驗亦可回到研華的平台和產品。

再者是以走出國內市場、佈局海外的戰略意義。劉克振表示,類似的SI研華投資不少,但比較小型的、本土的,而佳研智聯一開始就設定要往海外走。 

彼此技術互補、客群擴大

擔任佳研智聯總經理的前工研院智機中心智慧製造技術組組長羅佐良表示,研華和佳研智聯攜手最棒的地方是:沒有任何技術是重疊的、完全互補。以智慧製造為例,研華著重在雲端服務、工業電腦及感測器領域;佳研智聯則是擅長製造執行系統(MES)、倉庫執行系統(MES)等深入場域的技術,如智慧產線串接、智慧倉儲整合等,雙方都能因為對方,而擴大客戶群,接到更多本來做不到的單子。

舉例來說,佳研智聯最近因為拓展到越南,尤其上周(12/17)才正式與越南勝邦金屬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就是即將提供對方工廠管理、倉儲管理的系統,而研華可以提供相關硬體和元件,以及當地分公司據點的服務支援能量。

同時,對佳研智聯來說,研華亦是一個很優良的硬體和元件供應商。羅佐良表示,如果內部採購成本會降低,因此除非客戶指定要特定廠商的設備,否則大部分會以研華產品為優先,售後服務比較方便。但羅佐良強調「董事長(指劉克振)沒有說非買不可。」 

增加研華物聯網佈局的彈性

研華從2014年起,動用300多位工程師持續開發軟體,目的是希望開發串連各工業電腦硬體的雲平台,軟硬整合,名為「工業物聯網平台」,英文名稱為WISE-PaaSPlatformas a Service),持續八年的投入和耕耘,但產業進展的規模卻不如預期。

研華在世界多個國家設有分公司據點,但往往可能因為在多元的行業領域知識(domain know how)缺少了一兩項就可能做不成生意,徒有在地據點和服務,但產品和業務能量對公司來說不夠強勁,抑或可以說是永遠有成長空間。

羅佐良表示,業務拓展上,佳研智聯會聚焦,會優先以整廠連接到物聯網的客戶需求為優先,舉凡食品業、包裝、金屬加工、鞋子、帽子、衣服製造等等都是可行的,關鍵就是以「機連網」為基礎。舉例,近期接到越南大單,就是確定有60-70%的共同核心技術,才會去做,羅佐良透露「公司賺到的第一筆外匯就是越南幣」。據了解,此越南新客戶為食品業者。 

成立時間點天時地利人和

根據羅佐良表示,去(2021)年6月,當時因政府推出「數位新南向」政策,當時台中大肚山產創基金會企業主,都認為可以串連台灣智慧製造產業鏈,成立一家智慧製造整合服務公司,因而大肚山產創基金會執行長廖紫岑便與羅佐良一起拜訪劉克振,結果與劉克振聊不到2小時,劉克振就答應參加此創投。

「當時如果只有我一個人,他可能不會同意,但看到我帶一共帶了13個人,就比較相信。」羅佐良語帶幽默地說。

劉克振則認為,這次佳研智聯的誕生,是研華加上台中本土機械業的組合,是世界難得的競爭力,他認為機會很大,畢竟要有辦法凝聚這樣的競爭力非常難。

劉克振強調,研華跨出和系統整合商串接,未來期望走向生態系,台灣的製造業是本土的核心能力,但光是要從製造業走向智慧製造,要成功就要滿久的,不要太急,一個新產業的形成需要五年、十年才會發揚光大。

劉克振認為,此時有政府、地方、加上研華的全球網絡支持,物聯網是台灣可在國際領先的產業。

劉克振雖然親自督軍,首度、也是唯一擔任旗下投資公司的董事長,可見佳研智聯隊研華的意義非凡,甚至可以說是實現他希冀研華成為物聯網平台巨人的重要一步。

對於羅佐良來說,則是從一個類公務機關,轉換到民間企業當舵手,從後端走到前線跑客戶,起初坦言「很掙扎」。過往在工研院16年的羅佐良,執行過各種權威機構的計畫,並曾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他說,現在是協助產業落地、面對客戶解決問題是另一種成就感。

劉克振的力挺、甚至跳下來親自掌舵董座,絕對更具備號召力,羅佐良信心滿滿,甚至私下對劉克振承諾「今年就可以帶6000萬業績進來」。

本文由風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