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書報攤 報告內文
搞懂ETF標的指數3種追蹤方式

2024/10/17 提供機構:Smart智富月刊
字級設定:

整理:梁孟娟

近年來,ETF成為一般投資人最熟悉的工具,但ETF檔數和類型不斷增加,投資人該如何比較挑選?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看懂ETF所追蹤的「標的指數」,繼而了解指數變化,如何影響ETF的淨值與市價!

在《Smart智富》「真.投資研究室」最新推出的《人人都能學會ETF輕鬆賺0050全圖解(全新增修版)》一書中,就以6檔最熱門的市值型ETF為例,進行拆解說明。

依《人人都能學會ETF輕鬆賺0050全圖解(全新增修版)》的歸納,標的指數的追蹤方式大略可分為以下3種:

追蹤方式1》完全複製法


意即指數的編制內有幾檔股票,該ETF就直接以買賣現貨的方式投資那幾檔股票,ETF的走勢會與指數完全貼近,例如元大台灣50及元大高股息(0056)的追蹤方式,都是屬於完全複製法。

追蹤方式2》抽樣複製法

該ETF在追蹤的標的指數中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數檔股票,同樣以持有現貨的方式投資,藉此建構一個與指數「差不多」的投資組合,容易與指數偏離,但同時,相對的績效也可能打敗指數,例如元大電子(0053)就是屬於抽樣複製法的ETF。

追蹤方式3》合成複製法

不是以持有標的指數的成分股為主要資產,而是透過投資金融衍生性商品,如期貨、選擇權等來達到追蹤指數的效果,比起前面2種複製法,合成複製法潛藏交易對手風險和流動性及評價風險,例如,元大台灣50正2(00631L)和元大台灣50反1(00632R)。

ETF既然是「追蹤」指數,就有所謂的追蹤誤差,是指ETF資產淨值報酬率與標的指數報酬率的差異程度,追蹤誤差愈低,ETF的淨值表現就會愈接近標的指數的表現。

會產生追蹤誤差的原因有很多,包含ETF在管理上須支付的費用、ETF與指數成分股之差異、計價貨幣、交易貨幣及投資所用的貨幣間的匯率價差、ETF投資組合的成分股配股與配息、基金經理人所使用的追蹤工具及複製策略等等,都會造成ETF的資產淨值與指數間存在落差。

當ETF與標的指數的追蹤誤差大,代表基金管理追蹤效果不佳,但不代表ETF的表現比標的指數差,不過,當初你看好或看壞某市場,而買追蹤相關指數的ETF,其目標就是盡可能貼近指數報酬,因此須特別留意追蹤誤差,若某檔ETF長期以來都有追蹤誤差過大的問題,那不妨改選追蹤同一個標的指數,但追蹤誤差較小、相似的ETF。舉例來說,假設你看好A指數會上漲,而現在有2檔ETF都追蹤A指數,且這2檔ETF的其他條件差不多,但其中一檔追蹤誤差較大、一檔較小,那就選擇追蹤誤差較小的ETF。

留意「每日重設」機制
導致報酬率與指數偏離


值得一提的是,反向ETF和槓桿ETF的報酬率也容易與指數產生偏離,但是這並非全然是追蹤誤差所帶來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其「每日重設」機制造成偏離。

所謂的「每日重設」機制,是指發行商會在每日收盤前,根據當日標的指數漲跌幅調整基金的曝險位置,以維持固定的槓桿倍數。

如此一來,若投資時間超過1天,累積的報酬會因為複利效果,可能和指數產生偏離。因而只要遇到市場盤整的情況,反向ETF和槓桿ETF的獲利很容易就會被侵蝕掉。

因此,投資人在進場買進反向ETF和槓桿ETF之前,應該先了解長期持有上述2種ETF時,容易產生ETF累積報酬率與追蹤指數累積報酬率偏離的情況,因而不適合長期持有,較適合短期交易的投資人。

本文由Smart財經好讀提供